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创新多元场景点燃消费热情——
“体育+”撬动百亿元级市场
□本报记者杨鸣宇本报通讯员吉明

7月11日,“好运山东”山东省体育消费季(德州站)暨山东省第十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射箭、击剑、航模赛事嘉年华在市体育公园开幕。 记者姜伟摄


5月23日至25日,2025年台克球世界系列赛(德州站)在齐河县举行。记者陈锟摄


  近日,省体育局发布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数据,德州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08.94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1967.83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6.8%,居全省第3位。这组亮眼的数据,彰显了德州体育消费的蓬勃活力。
  体育消费现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从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到不断创新的消费场景,从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到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我市体育消费活力正全面迸发,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政策护航赛事经济 释放体育消费新潜能
  6月1日,2025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SCBA)在平原县落下帷幕,来自全国的18支队伍在8天里奉献了56场精彩比赛。赛场内,球员精彩的表现引来阵阵欢呼;赛场外,平原成为篮球爱好者的聚集地,体育馆周边的酒店提前半个月就被预订一空,餐饮、零售等商家销售额较平时增长一倍,赛事经济的辐射效应尽显。
  体育赛事是体育消费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我市大力引进和举办各类高水平赛事,力求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每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5000余场次,带动市民、游客近200万人次参与。
  为繁荣赛事经济,我市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实施了《关于推进特色体育名城建设“十项重点任务”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激发体育消费潜能。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市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精品赛事,对接上级体育部门和协会组织,引进国际国内顶级赛事和单项体育赛事,吸引外地运动员和“亲友团”来德州。为赛事建立了专业的服务保障团队,提供交通疏导、餐饮住宿等全方位服务,提升赛事服务水平。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引进2025年国际板式网球巡回赛银级赛、2025年台克球世界系列赛等品牌赛事,举办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省第八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等高端赛事440项次,参赛观赛人数百余万人。
  在自主品牌赛事培育上,我市瞄准年轻人群体和时尚潮流项目,举办运河马拉松、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等比赛,打造一批具有德州特色的金牌赛事。开展“一县一品”创建,每个县至少打造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齐河县、庆云县获评“全国老年人太极拳之乡”,陵城区被授予“中国钓鱼运动基地”。
  此外,我市广泛开展群众性赛事,形成以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市机关“运动365”、乡村体育“四赛”等为依托的全人群覆盖活动体系。乐陵市“乐BA”、宁津县“村乒乓”、平原县“体育嘉年华”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体育赛事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2024年以来,已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近万场次、参赛观赛人数近百万人。
场景创新点燃热情 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
  6月26日,在齐河县泉城欧乐堡度假区水上世界,游客们不仅能体验刺激的游乐设施,还能参与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项目,水上运动与主题乐园实现完美结合。济南游客王娜说:“带孩子来这里既能玩得开心,又能体验水上运动项目,一举两得。”今年夏季,水上世界客流量暴增,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增长显著。
  创新体育消费场景是拓展体育消费空间、提升体育消费活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体育与文旅、商务、文化多元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体育消费创新场景。
  在“体育+文旅”方面,我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出了多条精品体育旅游线路。乐陵千年枣林骑行路线,游客既可欣赏自然风光也可体验骑行的乐趣;宁津德百杂技蟋蟀谷冰雪路线,将体育活动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此外,我市还打造了市体育公园、陵城鬲津湖等一批自然资源突出、人文资源丰富的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目的地。
  在“体育+商务”方面,我市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将体育赛事举办地从体育场馆扩展至具备条件的景区、度假区、步行街等区域,在赛事期间嵌入美食体验、休闲娱乐、产品展销等内容,打造能玩、能逛、能体验的体育消费新场景。去年累计举办各类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体育赛事140项次,拉动“吃住游购”等消费10亿余元。
  “体育+文化”也悄然兴起。我市深度挖掘历史、民俗等文化资源,打造了大运河德州段端午龙舟赛、海峡两岸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等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积极推动赛事衍生文化产品,宁津杂技等非遗被搬上赛场进行表演,德州扒鸡等地方美食被放进赛事包向各地运动员推广,赛事奖牌、吉祥物也承载着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体育已经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设施升级夯实基础 激活体育消费新动能
  “扫健身器材上的二维码,可以查询运动量、运动强度、热量消耗,还能得到科学的健身指导。”6月20日晚上7点,在乐陵市玉心湖公园,市民李勇在智能漫步机上锻炼。公园附近的体育用品商店里,不少市民健身后会进店选购运动服、运动手环等用品。
  我市挖掘政府部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力量资源,推动运动场地与健身设施不断完善,体育场馆开放程度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三个一”和“两个一”全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社区健身路径、篮球架、乒乓球桌等设施建设,新建更新774件室外健身器材;推进平原县智能健身驿站、临邑县智慧健身步道和天衢新区百姓健身房等设施建设。持续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工作,德城区五环体育馆、夏津县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持续“还馆于民”,所有县市区均已落实1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体育场地2364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8平方米,县级主城区实现了“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运动场地与健身设施不断增多,市民对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增长,特别是跑鞋的销量增长尤为显著。”德百大楼运动商场副经理郭永胜表示。据统计,德百集团旗下各大商场的体育用品销售额较以往相比增长了20%。
  新建的各处运动场周边陆续开起了装备店、便利店等,生意十分红火;市体育馆经常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每次赛事都能吸引大量观众,周边的餐饮、住宿行业也因此受益;市体育公园开展各类体育培训课程,培训业务收入成为场馆运营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设施的完善调动了市民运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拉动了体育用品消费,实现了体育和消费的双向奔赴。
产业融合提质增效 赋能体育消费新发展
  近日,在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直播间,限量版健身器械套装一经推出,5天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月销量高达25000台套。公司总经理刘新利介绍,企业新增200台焊接机器人、300名员工,全力保障出货。
  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体育产品,也为体育消费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目前,我市体育产业企业已超过3000家,总产出超过400亿元,初步构建起以乐陵、宁津、庆云为核心区域,以泰山体育、迈宝赫、宝德龙、罗赛罗德、世纪星等骨干企业为引领的高端体育装备产业集群。
  这些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科技含量,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以及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体育产业企业达到118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拥有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体育装备企业。
  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体育品牌知名度,我市组织企业参加德国科隆国际健身及休闲运动用品展览会等国际展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向强链、补链、延链持续发力。“我市正全力推进特色体育名城建设,深入实施体育产业‘十项重点任务’,积极建设乐陵市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庆云县智慧体育产业园区等特色产业园区,不断完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集聚度与创新能力,为体育消费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市体育局副局长常健勇表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体育+”撬动百亿元级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