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糜镇大陈村不断完善村规民约——
“规”出文明 “约”出新风
  

□本报记者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陈启忠
  “大陈村,人心齐,家家户户讲规矩;红白事,表心意,简办节约莫忘记;倡新风,全参与,向阳而行莫迟疑;美环境,齐上阵,助力家园焕新颜……”在陵城区糜镇大陈村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栏上,张贴的村规民约格外醒目,内容涉及移风易俗、邻里互助、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方方面面。
  大陈村共有600多口人,民风淳朴,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2年前,村里进行了归纳整理。同时,通过征集民意、拟定草案、村民大会会议审议表决等流程,制定了村规民约。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确定每两年完善一次。今年4月,村里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微信群征集、设立意见箱等渠道,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在收到的百余条信息中,红白事操办、环境卫生治理等尤为突出。因此,对红白事原有操办标准进行了修订,新增了“环境卫生专项民约”。
  以前,谁家有红白事都相互攀比,现在村里大力推行白事“一碗菜”,倡导不穿孝衣戴袖章,酒席标准也有了“硬杠杠”。尤其是自从村规民约设立了环境卫生专项,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在村内养鸡鸭的现象减少了。
  村里大力宣传身边好人事迹,包括28年义务修路的老党员陈文平、精心伺候患病公公的李海霞等典型,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下一步,我们计划利用墙绘、短视频、编演节目等,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大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小福花了不少心思。
  “秉持‘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定’原则,目前,全镇92个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在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基层治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糜镇党委书记马惠勇表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规”出文明 “约”出新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