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为高温下的劳动者送清凉

环卫工喝绿豆汤解暑


“司机之家”为货车司机提供饮用水


外卖员把水壶装满冰块


  连日来,天气持续高温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惧烤”验,在岗位上默默坚守,用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
  他们守护着城市的运转也换来更多回响是一碗清甜的绿豆汤是一个清凉的歇脚处是一句辛苦了”“谢谢
您”……越来越多的“爱心驿站”“司机之家”“暖新之家,将关怀化作阵阵清凉为户外劳动者撑起“遮阳伞
环卫工的夏日“凉”方
□文/图本报记者李莉 本报通讯员唐洁
  7月9日早上7点,市城管局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保洁二大队五中队副中队长康玲玲,身着橙色工装,骑着电动三轮车穿行在责任片区,开始了一天的巡查。
  正值上班早高峰,车流人流交织。遇到片区保洁员,细心叮嘱一声“注意安全”;看到路段较长、清扫任务吃紧时,便停下车,拿起工具与同事一起忙碌……日头渐高,骄阳炙烤,热浪扑面,汗珠从康玲玲脸上滚落,工装早已湿透紧贴后背。她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又匆匆踏上巡查之路。
  康玲玲于2014年加入环卫队伍,目前管理着30多名环卫工人。“刚入行那会儿,保洁主要靠人工,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现在机扫车、湿扫车成了主力,让我们省时又省力。”康玲玲感慨道。目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清扫掉落的槐花、铲除杂草,捡拾人行道和绿化带里藏着的烟头纸屑。
  巡查至大学东路,一辆环卫车在树荫下缓缓停靠。几名环卫工人围拢过来,司机探身递上冰镇绿豆汤:“大家快来喝碗绿豆汤,解解暑!”
  入夏以来,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每天都会熬制绿豆汤,让一线人员能够解暑降温。为了避开高温时段人工作业,还将他们的工作时间调整到了上午和傍晚。户外劳动者驿站也对外开放,让户外劳动者可以休息、打水、纳凉,缓解疲劳。
  众多临街商铺和社区志愿者也传递着关爱。“只要看到门口贴着‘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标识的商铺,就知道那是我们的歇脚点。”康玲玲说。社区“红马甲”志愿者也时常走上街头,将一瓶瓶清凉的矿泉水送到他们手中。
货车司机的温馨驿站
□文/图本报记者石秀秀 本报通讯员王晓绘
  7月10日早上7点半,52岁的货车司机王勇和他的伙伴——一辆中重型货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装货点等了1个多小时,终于轮到王勇。装货过程中,他一直守在旁边清点数量。装货结束后,他爬上车斗,用了20分钟,把货物用篷布罩起来。篷布有十几斤重,王勇满头大汗,衣服被汗水浸透。随后,又辗转到第二个装货点。
  一上午的忙碌,王勇将所有的货物装齐,随即把车开到了德城治超检测站。“这里有‘司机之家’,先休整一下再出发。”他笑着说。
  近年来,我市聚焦道路运输行业特点,精准服务货车司机,通过“一个治超站+N项功能”延展,打造功能复合化和服务人性化的集合化治超站,推动治超站从“单一执法点位”向“综合治理枢纽”转型。目前,依托10处治超检测站改造升级了14处“司机之家”,免费提供司机饮水、应急常备药、货车加水、临时休息、法律咨询、手机充电等服务。同时根据货车司机需求,提供冲凉、免费接送、食堂免费就餐等N项服务。
  熟门熟路地进入“司机之家”,王勇盛了一碗绿豆汤,一口气喝掉。接着直奔浴室,冲完热水澡,顿觉舒服了许多。
  王勇跑货车已有20年,最早开的是半挂货车。“以前的车配置一般,为了省钱,吃饭休息都在车上,特别不方便。”王勇说,2022年,他换了现在这辆核载15吨型中重型货车,软硬件都升级了,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特别累的时候,就近找一处‘司机之家’休息,躺在床上可比窝在车上强。”经过一番休整,王勇又充满了干劲儿。
骑手有了“避暑点”
□文/图本报记者石秀秀
  7月11日上午10点半,德州市区的室外温度逐渐升高。上中班的美团外卖骑手孙亚立,接到了今天的第一单——从德百超市大楼店取货,送到东方家园小区。他穿戴好冰袖、口罩,拿上装满冰块的水壶准备出发,不忘提醒记者带上2瓶冰水,“一会儿你就知道水的重要了。”
  “天气热,冷饮订单特别多,一单找不到顾客,其他单都会延误,难免有纠纷。有的新建小区不让电动车进,顶着太阳步行配送真是挺怵头。”孙亚立说。骑上电动车,他迎来送餐过程中最凉快的时刻,风一吹,感觉浑身都畅快了。
  11点,孙亚立接到的订单多了起来。他一边查看手机订单,一边小跑着穿梭在各个商家取单,几乎没有停歇。1个小时下来,汗水不断从额头滚下,冰袖、T恤早就湿透,只能靠喝水解暑。
  接近下午2点,派送了20多单后,孙亚立的水早已喝完,他决定暂时收工,返回位于德城区新湖景区的“暖新之家”吃饭休整。近年来,市总工会打造具有临时休息、文体活动、心理服务、法律服务、洗浴洗衣等功能于一体的“暖新之家”,建成工会驿站420个,让外卖骑手就近歇脚。
  今年40岁的孙亚立,入职美团已有5年。刚入职那会儿,没有固定歇脚的地方,只能去相熟的商家“蹭凉”。想找个合适的地方休息纯粹得碰运气,街角公园的树荫下、楼房的背阴处,他都待过。
  “‘暖新之家’冰箱里放满了冰块,供我们随时取用,现在一天平均能消耗200余包。工作人员还给我们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解暑。”孙亚立感慨,现在的工作环境好了太多,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和关爱。“天太热,外卖小哥辛苦了”“不急,晚点到也没关系”……孙亚立向记者展示了几张截图,都是顾客订单的留言,“天气热订单数量多,多数顾客不会催单,送到后还会跟我们说一声‘辛苦了’‘谢谢您’,很感动也很欣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高温下的劳动者送清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