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被打还手即互殴”成为历史 执法行为得到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法首次“大修”

  多项新型社会治安问题入法
  ■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盗窃、损毁油气管道设施、电力电信设施等公共设施,危及公共安全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以抢控驾驶操纵装置、拉扯、殴打驾驶人员等方式,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
  规范执法程序 提升公信力
  ■此次修订在执法程序上作出多项精细化规定。根据第96条规定,人民警察依照本法出示的“执法证件”明确为“人民警察证”,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透明。
  ■根据第105条规定,当场实施扣押的,应当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进一步严格规范适用“一人执法”的情形和条件,避免因执法人员不足导致执法不公。
  治理痛点维护群众利益
  ■针对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行为,将视其情节轻重,处五日以下或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将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增列为侵犯人身权利行为。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将新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行为纳入管理范围,进一步优化治安案件办理程序,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对……这部自实施以来首次全面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对公民日常生活和权利保障带来哪些影响?
  回应热点关切 及时填补法律空白
  当前,网络空间违法犯罪形式多样、社会管理对象和场景日趋复杂、某些科技应用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日益凸显,社会治安领域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问题。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积极、系统性地回应这些新型社会治安问题,增列并细化了应予处罚的、具有新的特点的危害行为,及时填补法律空白,为新形势下的公共安全治理提供强有力法治支撑。
  例如,将考试作弊、组织领导传销、从事有损英雄烈士保护等行为增列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并给予处罚;将以抢控驾驶操纵装置等方式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升放携带明火的升空物体、高空抛物、无人机“黑飞”等行为增列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给予处罚。
  此外,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还将虐待所监护、看护的幼老病残人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增列为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并给予处罚;将娱乐场所和特定行业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关于要求登记信息的规定、非法生产经营易制毒化学品等行为增列为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并给予处罚。
  被打不敢还手?
  新法明确正当防卫免罚轻罚
  不久前,某饭店老板张某被醉酒男子刘某殴打后还手,办案机关最初认定两人为“互殴”,分别处以行政拘留。案件经检察机关提起抗诉,最终法院认为张某反击
  是为制止违法侵害,应不予处罚。
  近几年,像这样因为防卫行为被质疑“过度”的事件时常引发争议。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公民对不法侵害行为有权采取防卫性措施,增加规定:“为了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造成损害的,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受处罚;制止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较大损害的,依法给予处罚,但是应当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不予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刑法的前置法,与刑法在调整对象、处罚措施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其立法宗旨、精神、价值取向理应保持一致。修订后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作出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必将推动办案部门积极认定正当防卫行为,避免“谁闹谁有理、谁伤谁有理”。
  宠物伤人可直接治安处罚
  因饲养烈性犬未牵绳、未佩戴嘴套,导致路人被咬伤的事件在多地时有发生。我市于2020年5月通过德州市养犬管理条例,其中第27条规定:犬只伤害他人的,养犬人应当立即将受害人送至医疗机构诊治,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此前,类似事件多依靠民法典追究民事侵权责任,侵权人往往只承担受害者的医疗费用等损失,违法成本较低。
  如今,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出售、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致使动物伤害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这一规定从源头治理层面,打击了非法售卖危险动物、烈性犬行为,减少流入社会的危险动物数量;对群众而言,当遭遇危险动物威胁时,有更有力的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也让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明确学生欺凌处理方式
  “处罚+矫治”协同治理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1526人,较上一年度上升4.3%。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规定。
  首先,调整了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条件: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以及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或者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一年内二次以上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执行行政拘留。
  此次法律修订还提出要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衔接实施矫治教育等要求,不是“一关了之”“一罚了之”“一放了之”,而是有效解决对未成年人违法干预不及时等问题,助力他们回归社会、健康成长,避免走向犯罪深渊。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以殴打、侮辱、恐吓等方式实施学生欺凌,违反治安管理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该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采取相应矫治教育等措施,同时规定学校明知发生严重的学生欺凌或者明知发生其他侵害未成年学生的犯罪,不按规定报告或者处置的,责令改正,建议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分。
  (记者董建新整理)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治安管理处罚法首次“大修”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法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