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宁津县各级人大代表聚焦乡村振兴精准发力——
解决民生问题127件
  

□本报记者王露 本报通讯员李蒙蒙 宋志敏
  7月5日,在宁津县大柳镇海军木器厂,工人傅永刚轻点按钮,仅用10分钟便完成10根木料的精雕,效率比过去提升数倍。这得益于他在“柳韵学院”学习掌握的技能,这所学院,正是宁津县各级人大代表聚焦乡村振兴精准发力的成果之一。
  今年以来,宁津县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围绕人才回归、产业升级、生态环保、乡风文明等关键领域,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有效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在大柳镇,镇人大主席团推动实施“鸿雁回归”工程。人大代表深入村落,摸排建立280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台账,并创新“代表联才”机制,每人结对联系3至5名在外能人。通过组织“在外能人看变化”、返乡恳谈会等活动,人大代表半年间收集并解决创业诉求62条。同时,人大代表积极推动“柳韵学院”建设,打造“培训—推介—招聘—就业”一体化链条。学院引入高校名师和企业专家,开展高端数控、工业机器人等实战培训,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与大柳
  镇相邻的时集镇,镇人大主席团则通过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组织人大代表深入企业车间宣传法规政策,开展一对一帮扶,精准对接运营招聘难题,并实地勘察生产线,掌握一手实情,专项排查风险隐患,严把安全生产关。
  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大代表聚焦解决民生微实事。在张大庄镇杏行村,县人大代表徐玉洲、张茜等组织服务队参与“千人宴”活动,现场设立流动意见箱,收集民生建议13条,并当场协调解决道路修缮、灌溉渠维护等急难愁盼问题5件。他们还将“民主议事茶话席”搬到乡亲身边,共议人居环境提升等身边事,发放《履职手册》,公开联系方式,建立起“你点题·我监督”的长效机制。杜集镇人大代表化身宣传员和巡查员,进企业排查消防隐患,进麦田宣传秸秆禁烧,织就安全“防护网”。
  津城街道人大工委推出“津风十礼”品牌,组织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深入各村调研,推动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婚嫁彩礼、酒席规模“限高”标准。他们还巧妙地将新风理念融入“一村一场戏”惠民演出,居民自编自演的《红白喜事要从简》等节目,用乡音土语倡导文明,引发群众共鸣。长官镇人大组建代表宣讲团深入“板凳课堂”“田间地头”,用朴实乡音讲述“零彩礼”、简办丧事的身边故事,并以身作则带头践行新风,建立“代表联户”制度,形成“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村”的示范效应。
  通过一线履职,宁津县各级人大代表累计引回16名能人返乡任职,培育120名高级技工助推产业升级,解决民生问题127件。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解决民生问题127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