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三次申请终于参加八路军,后任“挺纵”敌工部部长——
董秋农血洒陵县陶家村


  

□孔军
  董秋农,原名董万丰,1910年生于辽宁省金县二十里堡(今大连市金州区二十里堡镇)韩家村。董秋农的家境较为殷实,兄妹三人,他最小。少年时他曾在二十里堡私立小学及南金书院读书,1926年入旅顺二中读
书。在旅顺二中,他曾组织同学教训过欺压中国学生的日本职员,还为抗议日本学校要求学生每天举行“向天皇致敬”的仪式而组织同学罢课,被校方列入了黑名单,不得不于1929年转到北平弘达中学(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二龙路中学)。
  1933年,董秋农东渡日本,考入神户商业大学经济系。留学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爱国进步活动,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1937年,董秋农从日本毕业归国,放弃了校方毕业分配,瞒着年迈的父母,只身投奔中国大西北,寄身于太原西北实业公司为雇员,等待时机寻找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董秋农曾两次赴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申请参军,均被婉言谢绝。不久,“七七事变”爆发,他第三次来到办事处,向时任负责人南汉宸慷慨表达了投笔从戎、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一切的决心。他的赤诚之心感动了包括周恩来、南汉宸在内的所有在场同志,最终获周恩来同志批准,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同年9月,董秋农来到山西五台县南茹村的八路军总部,因有专业特长,被分配到敌工部从事收集、翻译日文资料和拟制对日宣传品工作。他怀着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之中,做过大量有关敌情的资料收集工作,为我军指挥员分析敌情和部署作战计划起到重要作用。著名的平型关大捷,所截获的日文情报和资料的翻译就有董秋农的功劳。他不知疲倦、专心致志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周围同志们的赞许,多次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表扬。1938年,在朱德、彭德怀的介绍下,董秋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9月,因董秋农对敌斗争经验丰富,组织上派他到冀鲁边区的萧华部队工作。10月,八路军成立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董秋农被任命为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冀鲁边区是华北的战略要地之一,此时的边区正遇严重旱灾,日军又即将开始“回师扫荡”,环境十分险恶。纵队官兵始终保持着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斗志昂扬。
  董秋农平时生活极其俭朴,一直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毫无畏惧。他编写了许多瓦解敌军斗志的宣传材料,并刻写、印刷、散发、张贴等。他曾主张印发“特别通告证”,凡日军持有此证者,可以立即受到我军及地方政府的欢迎和收留,得到了挺纵领导的大力支持。他还下连队教部队官兵学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等日语短句,通过向敌人喊话动摇敌军士气、破坏敌军战斗力,为部队夺取战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据说,曾有9名日军听到他的喊话后,到我军阵地投降,投诚的伪军则更多。后来,领导又根据董秋农的请求,组织投诚的日本士兵进行阵前喊话,其效果更好。
  据1980年版《陵县志》记载:“1939年8月(农历),八路军五支队一部,在糜镇西截击日军汽车四辆,毙日军多名。”这就是被萧华将军称为“陶家战斗”的伏击战。陶家村(今属陵城区糜镇),西南距陵城城区约50里,北靠德平县(今属临邑县),南邻“四区”,东距糜镇日军据点8里。一天,纵队得到可靠情报:有日军汽车从糜镇据点沿德平至陵县的公路经过,这是伏击敌人的一次绝好机会。纵队领导当即决定由驻扎在附近王举家村的政治部主任符竹庭和敌工部部长董秋农带领所部战士执行这次战斗任务。
  我军在王举家村东、陶家村南设伏,埋伏在敌人必经公路两旁。日军汽车驶到东边临近的解孟村时,突然停下来打了一阵子枪试探,见没有动静,才开车继续前行。当汽车驶进伏击圈,忽然一颗手榴弹在汽车前爆炸,日军慌忙下车,用汽车作掩体负隅顽抗。很快日军的汽车就被摧毁,大部分敌人被消灭,剩下的想借路边的掩护逃命。为了争取残余日军投降,及时缴获更多的情报资料,董秋农提着步枪跳出隐藏点,冲到了前沿阵地上,用日语向敌人高呼:“缴枪不杀!优待俘虏!”谁知一个暗藏在汽车底下的顽固日军突然向他开枪,董秋农不幸被子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年仅29岁。
  这次战斗,我军速战速决,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击毙二十几名日军,俘虏一个,缴获若干枪支弹药,炸毁了汽车。战斗结束后,董秋农的遗体被安葬在了糜镇王举家村北的坡地上。
  历史没有忘记董秋农,党和国家更没有忘记他。符竹庭在董秋农牺牲后,在公开场合多次讲到他的功绩,说他“工作中贡献很大”;1940年元旦,萧华将军发表过一篇名为《艰苦坚持的冀鲁边》的讲话,其中高度赞扬了董秋农烈士的工作方式和战斗精神;日本反战同盟领导人森健曾回忆道:“1944年11月15日,该盟在延安召开大会时,首先向对日军工作中光荣牺牲的(日、中、朝方)同志默哀。其中所列名单的头一位,就是董秋农同志。”1945年6月17日,在中共七大期间,延安各界人士隆重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董秋农是被追悼的革命烈士之一。
  1998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亲切关怀下,中共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委、金州区政府将董秋农烈士遗骨从陵县(今陵城区)迁回故里,葬于金州区烈士陵园,并为之立碑;同年8月,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政府将董秋农塑像立于大连市英雄纪念公园;2015年8月,董秋农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董秋农血洒陵县陶家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