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城区玉器设计与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东岳——
刀承师意玉载箴言
□文/图本报记者芦瑞瑞

王东岳精心打磨玉石




  7月2日,推门走进德州董子文化街东岳琢玉馆,玉石特有的温润气息扑面而来。工作台前,负责人王东岳正在为顾客加工玉石吊坠。
  1994年,王东岳出生在一个手工艺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便对艺术有着独特的感知与热爱。初中时,踏上美术学习之路,在画笔的勾勒中,逐渐培养出对线条、形态的敏锐把握能力。大学就读于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珠宝设计与工艺专业。
  大学期间,王东岳打下扎实基础。他系统学习画画、泥塑等课程。从素描的线条勾勒,到泥塑的立体塑造,每一门课程都全身心投入。大二时,他到玉器店打工,负责对机器雕刻出的玉石雏形进行精细加工。工作环境并不轻松,粉尘弥漫,石屑飞溅,护目镜常常蒙上一层“白雾”,但他却乐在其中,因为这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宝贵机会。
  毕业那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博生来校讲座,王东岳被他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作理念震撼,鼓起勇气请教,并表达了想要跟随学习的强烈愿望,最终如愿加入李博生工作室。
  在李博生工作室,王东岳迎来诸多挑战。有一回,李博生交给他一块珍贵的和田籽料,让他雕刻佛头。王东岳满心欢喜,精心设计,可在雕刻过程中,却因没有充分考虑原石的特点,误将象征籽料身份的黄色外皮磨掉。老师得知后,大发雷霆:“这块黄皮是料子的精髓,磨掉后不光价格大打折扣,最重要的是这块玉石再也无法呈现出完美状态。”严厉的斥责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王东岳,也让他深刻认识到玉石雕刻不仅需要技术,更要学会与石料对话。
  严师出高徒。经过三四年的沉淀,王东岳的技艺迎来质的飞跃。他开始尝试创作更复杂的作品,其中,六臂观音的雕刻堪称经典。这件作品工艺极其复杂,6条胳膊的穿插布局、观音开脸时平静神态的把握、飘带动态的处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挑战。为了让胳膊的穿插自然合理,他反复研究艺用人体结构和解剖原理;雕刻观音的面容时,力求将内心的宁静通过刻刀传递到玉石上;雕刻飘带时,不断调整弧度和走向,让它仿佛在风中飞扬。最终,这件作品在2024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上荣获“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
  创作过程中,也有意外之喜。一次,他雕刻的老虎因神态、动态不佳,面临失败。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仔细观察石料特点,发现老虎的脊柱曲线与牛的卧姿有相似之处。于是,将老虎改成了卧牛,让作品重获新生。
  2024年元旦,王东岳回到家乡德州创业。参加了很多比赛,获得了很多荣誉,还被评为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和德城区玉器设计与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如今,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他主要从事来料加工,根据客户需求,将一块块普通的玉石,雕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去年,李博生先生去世,王东岳悲痛万分。“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识你,你却认得我。我少不得你,你却离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了我。”离开北京时,老师在他的笔记本扉页上题了一段字,也成了诀别词。这段文字,既饱含对玉石的痴迷,还有对徒弟的不舍。再读到这段文字,王东岳眼眶泛红,目光中满是在玉石道路上笃行的坚定。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刀承师意玉载箴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