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党建引领、高效自治、带民致富,入选全国文明村——
谭策屯村的“幸福密码”

广东企宏铝业有限公司落户谭策屯村


  

□本报记者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刘磊 陈璐 路海朋
  走进位于齐河县与济南市天桥区交界处的谭策屯村,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地上,一边是拔地而起的电梯洋房,另一边是规模初显的仓库群。不久前,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公布,齐河县谭策屯村榜上有名,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庄,如今已实现治理高效、文明宜居的跨越式发展。
  “村里连续18年没出过一起上访事件,秘诀就是人人都是‘当家人’。”谭策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兴恩指着墙上的“五位一体”结构图介绍。这套由党支部牵头,党员、群众代表、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模式,是谭策屯村高效管理的“金钥匙”。
  村“两委”为党员“设岗定责”,26位党员24小时待命,随时上门为村民排忧解难。“五位一体”人员定期入户听取意见,列出问题清单,在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上共同“会诊”,将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每年腊月二十六召开的群众大会,是村里最热闹的“议政日”。修路、投资、土地流转等大事,必须在群众大会上进行商议。群众大会不仅是商议会,也是“交账会”“质询会”,会上通过明白纸将村中一年的账目晒得明明白白,乡亲们有啥疑问,当场提、当场答,“钱袋子”看得清,开销笔笔有回声,大家心里才真正有底。
  谭策屯村曾是典型的农业村。2018年,晏北街道组织党员干部赴浙江、寿光等地学习,其间,刘兴恩敏锐发现,“物业经济”是当地许多村庄的致富之道。谭策屯村紧邻308国道、济南绕城高速齐河东出入口,与济南天桥区接壤,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正适合发展“物业经济”吗?经过多轮学习考察后,刘兴恩将这一想法在群众大会上提了出来。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提议得到全体村民的支持,这令他十分感动,“正是多年来的共商共治,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村党支部迅速行动,盘活30处闲置宅基地,整理出35亩土地。党员干部带头,全体村民参股,筹资1100万元,建成了18000平方米的高标准仓储库房和容量为5000吨的标准冷库。
  硬件有了,客商从哪来?谭策屯村依托在外务工村民为家乡与企业“牵线搭桥”。为保证企业顺利落户,村里还自掏腰包改造了变压器等基础设施。企业运输遇阻,村干部带领党员、志愿者无偿搬运;外地员工生活不便,村党支部、妇联合力解决……全民为企的服务态度,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更多企业来此兴业。如今,该村集体年收入突破450万元,全体村民年收入超240万元。
  站在即将封顶的小高层住宅前,刘兴恩告诉记者,去年5月,在晏北街道的支持下,谭策屯村启动了宅基地提升改造项目,在原村址统一建设电梯洋房,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同时通过集中规划住宅,腾出了170亩地用于发展产业,打造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仓储物流园。“园区建成后,能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将实现进一步增长。”刘兴恩笑着说,“我们村的发展路子就是共商共治,让发展的红利落到每个村民口袋里。”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谭策屯村的“幸福密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