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在全省率先构建优质中小企业信用日常监管体系
3000余企业有了“信用管家”

  本报讯(记者唐晓颖 通讯员王胜)“您的企业存在一条未及时修复的行政处罚信息,可能会影响项目审批,请尽快处理……”6月16日上午10点,市工信局信用监管系统发出预警后,中小企业发展科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致电我市一化工企业。
  原来,该企业去年因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被处罚,整改后却忘了申请信用修复。在“信用管家”全程指导下,企业当天提交材料,完成了信用修复。
  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构建优质中小企业信用日常监管体系,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相关领域培育期企业纳入数据库,通过公共信用评价系统实时扫描失信行为,建立“每月监测—即时提醒—分类处置—跟踪反馈”全流程管理机制。
  市工信局为企业信用“精准画像”,强化公共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实施分级管理。对公共信用评价为“A+级”“A级”的诚信守法类企业,将其列入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名单或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事项中提供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便利措施,对有信贷需求的企业,优先向金融机构进行推荐。对公共信用评价为“B级”的轻微失信类企业、“C级”及“C-级”的一般失信类企业,根据企业相关失信信息,及时提醒企业进行整改,尽快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对公共信用评价结果为“D级”及“D-级”的严重失信类企业,及时提醒企业相关信用风险,指导企业进行整改。对不符合国家评定规定的企业移出相关中小企业梯度名单或培育名单。
  “我们实行优质中小企业信用日常监管,旨在使信用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指标,让守信者享受政策礼包、失信者及时收到提醒单,以信用软实力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工信局局长孙洪魁介绍。
  截至目前,全市日常信用监管已覆盖全市3000余家企业,其中149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1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家“瞪羚”企业、663家培育库企业,累计提醒52家企业开展信用修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3000余企业有了“信用管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经济·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