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市中医院多学科协作——
成功实施复杂脑动脉瘤栓塞术
  

□本报记者邢仁宇 本报通讯员王琰
  4月25日凌晨5点,家住德城区的吴先生突发脑动脉瘤破损,一度生命垂危。德州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介入中心、麻醉科协同合作,成功为他实施了复杂脑动脉瘤栓塞术。
  患者今年45岁,被送往急诊时意识已模糊。接诊医生立刻为他做了急诊颅脑CT,结果让所有人紧张起来——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一急症致死致残率极高。
  神经外科值班副主任医师何东峰仔细研读了颅脑CT后发现,患者为脑内弥散性较广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且是自发状态。“这不是普通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而是一处隐藏动脉瘤破裂出血。”何东峰说。为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何东峰第一时间为其使用止血降压、止吐止痛药物,并带着抢救药品全程陪伴检查。
  患者病情极其紧迫,科室主任刘峰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神经外科、影像科、麻醉科专家迅速集结。影像科重新为患者做了急症脑部血管成像,结果出来后抢救难度又增加了。患者脑中有一个直径8毫米的大型脑动脉瘤,且已经破裂,还存在先天血管畸形,本应起源于基底动脉的右侧大脑后动脉,却异常生长在动脉瘤底部。
  医疗团队面临两难抉择:传统开颅夹闭术创伤大且难以保护畸形血管;常规介入栓塞术又因瘤体形态特殊存在致命风险。
  在反复研判、讨论过后,治疗团队决定实施高难度支架辅助栓塞术,与死神展开较量。手术中,通过右侧颈动脉穿刺建立通路,将微导管精准输送至病灶部位,随后采用支架辅助技术,从瘤体顶端逐步向下放入七个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造影显示,载瘤动脉通畅,手术十分成功。
  次日,吴先生意识完全清醒,头痛症状消失,复查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基本吸收。经过两周康复治疗,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未遗留任何后遗症。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成功实施复杂脑动脉瘤栓塞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