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城区人大常委会推进基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省级试点工作
给“红头文件”装上法治“过滤器”

  本报讯(记者王露 通讯员付文玉 冯会丹)近日,一份经过多重“会诊”通过的管理类规范性文件《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精准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在德城区黄河涯镇便民服务大厅正式实施。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份方案在黄河涯镇政府起草之后,先后经过了部分镇人大代表,法律顾问和群众代表的审查,确保了文件中直接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管理规范内容更加科学、程序更加合法、措施更加精准。
  狭义上的规范性文件俗称“红头文件”,给“红头文件”装上法治“过滤器”,是德城区人大常委会推动备案审查工作触角向乡镇街道进一步延伸的有效举措。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对规范文件开展备案审查,是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去年7月,德城区人大常委会被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确定为基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试点单位。区人大常委会扛牢备案审查工作试点责任,采取专题会议部署、跨市考察学习、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确保备案审查工作下沉基层,起到成效。
  如何从源头把关乡镇“红头文件”?德城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基层备案审查工作,组织乡镇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全区7个镇街自2022年以来制发的“红头文件”进行了拉网式梳理研究,做到有件必备、应备尽备,将审查盲点统统纳入人大监督的视线之内。截至目前,共梳理研究“红头文件”218件,涉及民生服务、经济建设、平安法治等领域。
  乡镇人大及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是镇街“红头文件”的审查主体,为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德城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提出“123”工作法——组建“一支队伍”,指导各镇街吸纳人大代表、机关干部、律师代表等人员组成备案审查工作队伍,为备案审查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支撑;突出“两类培训”,邀请市人大业务专家、法律工作者围绕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审查要点等开展业务培训,组织镇街人大工作人员参与山东省人大备案审查综合信息平台应用专题培训,提高备案审查数字化水平;用好“三大平台”,以德城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代表“家站室”作用,引导人大代表与辖区群众直接参与审查,从民生关切出发评判镇街“红头文件”的合理性与实效性。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给“红头文件”装上法治“过滤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