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变“解决一件事”为“办好一类事”——
一条建议推动133个路口微改造
  

□本报记者王露 本报通讯员胡晓阳
  “现在好了,路畅通,心也跟着通畅了。”5月11日,宁津县万宏国际城北区居民刘金勇说。
  以前,万宏国际城北区大门往东的这一段辅路只有一个出口,经常出现堵车现象,不少群众吐槽“行路难”。
  万宏国际城北区的居民通过人大代表“家站室”,找到了住宁津的德州市人大代表、山东朗润家政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反映这一问题。在实地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后,刘伟提出了关于增设万宏国际城北区东侧便民出口、切实解决该路口交通秩序问题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向县政府交办后,仅用3天时间,这里便增设了出口,更换了地砖,划设了多个车位。
  宁津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并未止步于此。常委会建议县政府将这一做法推广,就县域内存在类似问题的所有小区、门店辅路进行深入调研,并组织人大代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最终将“实施宁津县城区主要路口微改造项目”列为2024年度宁津县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以一条代表建议“催生”全城一揽子便民措施,真正实现了变“解决一件事”为“办好一类事”。
  民生跟着民声走。2024年,宁津县实施城区各主要路口无障碍通道改造提升及彩砖维修管护项目,对城区133个主要路口进行无障碍通道改造提升、彩砖维修管护,打通“毛细血管”,顺畅通行环境。从交办、督办到反馈,高效闭环之间,群众急难愁盼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创新代表履职平台,在全县不同区域、不同场所建立了87处县、乡、村(社区)三级人大代表“家站室”,并组织代表进“家”入“站”接待群众。为每位代表配备了一个专属二维码,并在代表所属“家站室”和所在原选区的机关、单位、村(社区)公开,群众通过扫码就可以找到代表并反映问题。
  哪里有群众呼声,人大代表就在哪里。大柳镇人大代表赶集听民声;相衙镇人大代表滕海清,让自己的出租车成为“人大代表连心车”……宁津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麦田议事会”“代表吐槽会”“群众说事堂”“葡萄架下话民生”“代表就业帮帮团”“彩虹小课堂”等接地气的代表履职活动,让代表主动走进群众身边,听民意解民忧。
  去年以来,宁津县各级人大代表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1000余条,最终形成了代表建议172件并全部完成交办。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条建议推动133个路口微改造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