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次传统文化的成功“闹海”

  王锋
  2025年春节至今,《哪吒之魔童闹海》捷报频传,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双丰收,不断刷新纪录。其成功的原因见仁见智,很难一概而论,给人的启示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更在于能否在现代语境中持续产生新的意义。
  脱胎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将古老的神话故事与当代社会价值观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神采。影片在对哪吒、敖丙、申公豹等角色的性格塑造上,更加立体和丰满,展现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挣扎与抉择。同时,巧妙地融入当代价值观念,强调奋斗与担当、友情与亲情的重要性。影片贴近当代观众的情感需求,无形中增强了观众的认同和共鸣。影片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从建筑、服饰到音乐、美术,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的臻于统一,尽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和载体,是传承与创新本土文化的利器。“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面对逆境,不向命运低头,这种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精神写照;哪吒与敖丙的共生关系,则巧妙传递出“和而不同”的东方哲学智慧……在技术层面,影片从数以千计特效镜头的艰难技术攻坚,到运用云计算渲染打造出震撼人心的战斗场面,彰显出足以与好莱坞比肩的强大制作实力。
  千锤百炼的匠心之作《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传统文化就需要这样的现代表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充分融合现代技术,通过构建兼具民族特质与世界意义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鲜明的中国特色、独特的中国风格与自信的中国气派。
  传承,不仅仅是保留传统元素,而是如何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活力;创新,则是通过现代技术、叙事手法赋予传统新的呈现方式。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封神”,这不正是“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生动实践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次传统文化的成功“闹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