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仅有300余户人家的村庄拥有6家民营小厂——
汉王庙:千年古村延续运河“商”脉

初春的汉王庙村一派生机勃勃。记者路龙帅摄


  

□见习记者张双双 孙芷琪 本报通讯员霍启志
  2月5日清晨,春节假期刚结束,夏津县双庙镇汉王庙村一户农家大院内就传来阵阵电锯轰鸣,木香随即飘散到街上。这家仿古家具厂由村民吴守成一手创办。“前些年通过帮人做木工活积累了不少经验,后来决定返乡创业。”从手艺人成功转型为生意人的吴守成如鱼得水,经过7年经营,产品远销北京、淄博等地。
  卫运河北上蜿蜒流淌,成为夏津县与河北省的界河。汉王庙村虽不紧邻河道,但仍属运河流域。这座拥有1400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历经沧桑,将大运河商道文化孕育的商贸活力传承至今。以仿古家具厂为代表的小微企业,村里共有6家,涵盖机床制造、纺织加工、包装等行业。此外,在北京、天津等地经商的村民也不在少数。对于这个仅有300余户的中型村庄而言,“商业基因”尤为突出。
  “20世纪70年代,我们村可是方圆十里最富裕的村庄。”村民李彦昆曾是村办坐垫厂的主要管理者之一,经常往返于济南、淄博等地洽谈业务,带着村里生产的坐垫与国营大厂对接。此后,汉王庙村又先后创办了钢球厂和榨油厂,均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当时夏津各村普遍种植棉花,我们村的皮棉年产量远超其他村庄。”李彦昆说。
  在汉王庙村,不少村民北上经商。
  创业成功后,他们纷纷返乡,点燃了汉王庙村本就活跃的商业“火种”。瑞泰纺织、盈鹏包装等民营企业相继成立,本村及周边村民都能实现家门口就业。
  除了运河赋予的商业基因外,汉王庙村1400余年的悠久历史也是其商贸繁盛的重要原因。年过九旬的村民李彦长,其多幅绘画作品被收录在全县首部村志《夏津县汉王庙志》中,用简洁的铅笔线条,勾勒出昔日矗立在村西的汉王庙。“因为有这座庙,南来北往的人常来村里参观,使这里成为方圆数十里最热闹的所在。”李彦长说。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村里涌现出一批种粮大户,夏粮生产连年丰收。“如今,村办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村民收入持续增加。”汉王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庆介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汉王庙:千年古村延续运河“商”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