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育为先 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张焜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良好的社会心理状态,对个体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的社会心理状态是应对人生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对大学生乐观、进取、责任感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在人生的困境与挫折中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努力进取。在此基础上,还应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公民意识。
  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互联网上信息的多样性以及网络行为的匿名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的社交心理发生了一些偏离。为此,我们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增强识别网络信息真假的能力,抵制网络流言与不实信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舆论,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精神富有”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审美水平,引导学生多读名著,鉴赏优秀的文艺作品,养成高尚的情趣。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自爱等心理素质,以及情感管理与减压能力,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充实,实现全面发展。
  校园霸凌,会扰乱校园的和谐气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加强法律、道德教育,使其清楚地认识到欺负行为的危害及其法律后果。在此基础上,应从畅通举报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实施惩罚措施三个方面,构建学校欺负的预防和控制机制。同时,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同理心”与“宽容”的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多样性,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校园氛围。
  高校学生社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形成育人的合力。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协作,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积极引进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提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备良好社会心理素质、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人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育为先 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教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