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武城县教体局构建“2+3+N”模式——
利用红色资源 上好“大思政课”
  

□本报记者陈锟 本报通讯员于娜娜
  近年来,武城县教体局秉承“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理念,采取“2+3+N”思政建设运行模式,构建“一育二融三行走”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打通思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着力推进思政建设,充分发挥县域内的红色资源优势,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各方面,推进‘大思政’建设,切实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武城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洪军说。
打造学校育人主阵地
  6月17日,武城县第五实验小学国旗下讲话,学生代表陈旭航进行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演讲,号召全体同学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在思政一体化背景下,武城县教体系统采取“2+3+N”思政运行模式,积极打造学校育人主阵地。将“大德育观”与“大思政课”有机融合,深化“基础课程+社团课程+活动课程”3元育人模式,不仅将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相互渗透,还将思政课与科技益智、书法绘画、舞蹈体育、音乐艺术等社团所包含的N种课程相结合,让德育和思政教育更多元、更立体、更深入,促进育人功能在活动中外延,为培养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持续助力。
  在校园环境中,武城县教体局引导学校将名师先贤、人生格言、优秀典型等思政元素融入校园环境,潜移默化感染、引导、教育学生,使思政育人更有深度、广度和力度。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武城县第六实验小学设立的党史文化长廊,第七实验小学建设的校史德育基地、德美少年墙等,它们不仅是学校历史的见证,更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摇篮。
将红色基因融于思政建设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武城县教体局把红色基因融合在思政建设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自信。
  “各族兄弟姐妹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守望相助、心手相牵,结成的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7月1日,“新时代好少年”宣讲员陈嘉腾在武城县第五实验小学开展的民族团结故事宣讲进校园活动中,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
  武城县鲁权屯镇学区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党史事件、红色资源和革命先辈事迹,制作红色校本思政课程。这些本地化的教学资源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且能更直观地理解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增强学生的地方认同感和爱国情感,切实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素养。
让思政课“行走”起来
  深入各级校园,开展红色教育等“大思政课”宣讲活动3000余场次;设置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故事宣讲”“我说我的英雄”等10余个特色项目,开展活动450余场,受益未成年人数达到3万余人次。近年来,在思政建设中,武城县教体局着力深化知行合一,让思政课“行走”起来。
  以“师生行走”为引领。积极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深入学校、社区等开展日行一善、志愿服务等。
  以“课程行走”为核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体现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特点的课程内容建设,不断增强学科间教学衔接的契合度,引导和促进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同频共振。
  以“资源行走”为支撑。协同“家校社企”全环境育人联盟,与档案馆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进展馆、走遗址、访英雄、祭烈士”思政访学课程,组织师生“学榜样、学英才、学劳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实现思政资源“点、线、面”多维并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利用红色资源 上好“大思政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教育·体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