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弘扬冀鲁边抗战品格 培育新时代青少年责任担当意识
  

□杨宽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色文化是“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追求进步、站稳立场、提升品德的重要学习资源。冀鲁边区是山东抗战初期形成的六大战略区之一,边区军民用生命和鲜血铸成了“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抗战品格,不仅是历史的瑰宝,更是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财富。在新征程上,我们应大力弘扬冀鲁边抗战品格,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青少年责任担当意识。
  敢为人先,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冀鲁边区创造了山东抗战史上“四个第一”,充分诠释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1937年7月的冀鲁边人民抗日武装起义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人民抗日武装起义,与此同时宣布成立的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关内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同年10月,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一部进驻乐陵,建立了周砚波任县长的乐陵抗日民主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冀鲁边抗日根据地,也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成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1938年7月,以马国瑞为书记的冀鲁边军政委员会成立,标志着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成为山东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应当具备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充分利用革命旧址和文物等实体性红色文化资源,组织青少年参观冀鲁边抗战遗址、纪念馆,让他们近距离“触摸”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从而激发奋发有为的精神气概,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敢于担当,敢于作为。
  大爱为国,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冀鲁边区涌现出许多为国捐躯的英雄楷模。在民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冀鲁边区有35人入选,占到1/30。许多仁人志士为抗日不惜散尽资财,几近倾家荡产而在所不惜,还涌现出像乐陵常大娘一样的“革命母亲”等特殊女性群体。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军民团结如一家,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谱写了“大爱为国”的英雄赞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以“忠诚”为主题,全面系统、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烈英勇战斗的光辉历程和感人事迹。青少年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革命先烈对于国家的赤胆忠心,以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牢记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更好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准备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屈不挠,增强青少年心理韧性。冀鲁边区抗战是最艰苦、最残酷的抗战。冀鲁边区军民浴血抗战,对敌作战近千次,歼灭日伪军数万人,90多名县团级干部、10万多名民众献出了宝贵生命,充分展现了不畏牺牲、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为山东乃至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执着追求,不断进取。“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学习冀鲁边区军民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要探索在冀鲁边区抗战遗址等类似场所组织模拟民兵拓展训练,让青少年在“实战”中磨炼意志,有助于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提升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团结奉献,强化青少年团队意识。冀鲁边区党组织高举抗日旗帜,团结广大民众并汇聚抗日力量,掀起了全民抗战热潮。1938年10月至12月期间,组建了5个抗日群众团体,包括边区战地动员委员会、抗日文化教育救国总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边区妇女救国总会和回教抗日救国总会。抗战胜利时,各种民众抗日团体总数达到100多个。这些抗日群众团体在广泛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动员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严厉打击汉奸和敌特活动、筹粮筹款等重要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从学习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开始,从学习与他人合作共事、共同进步开始,进而为社会作出贡献,“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冀鲁边红色遗迹场所研学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奉献的价值意义。
  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和传承冀鲁边抗战品格等红色资源中的教育价值,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将冀鲁边抗战品格等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课堂教学、红色研学等多种途径,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传承发扬冀鲁边抗战品格,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同时,鼓励青少年将所学所得运用到生活和未来工作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研究生部副部长。本文是《红色基因引领大学生民族复兴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研究》(项目代码22DJQN023)阶段性成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弘扬冀鲁边抗战品格 培育新时代青少年责任担当意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