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董子文化街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晋级“国家队”擦亮文化名片

俯瞰董子文化街


  

□本报记者 刘潇本报通讯员 张剑
  日前,从文化和旅游部传来好消息,根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与复核结果,德州董子文化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系全市唯一,全省共8家。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文化企业集聚并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和服务体系,对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基地。入选主体一般在文化业态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和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等领域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德州董子文化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以园区管理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文化企业,长期负责对董子文化街的运营管理。
  经过规范运营、业态融合发展,目前,董子文化街已服务培育书画、非遗、老字号、影视传媒、创意设计、艺术培训等文化企业390余家,成了鲁西北、冀东南重要的文化产业集聚地,并获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山东省老字号集聚区等多项称号。园区总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每年举办50余场次文化旅游节、文化街庙会、书画展览、艺术沙龙等活动,去年营业收入已超8亿元。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人才是核心推动力。”谈及街区发展,德州董子文化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志振一语道破关键。多年来,董子文化街先后培养了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30余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刘欣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5年前,他凭借对艺术的一腔热爱,从技工转型陶艺领域,在董子文化街成立了工作室。如今,他有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德州文化英才多个头衔,生产研发的茶器、陈设器等几十种文创产品远销海内外,并先后斩获省级以上专业奖项50余项,经营规模扩大到包括工作室、生产车间、陶瓷艺术馆在内的1000余平方米。
  此外,在产业集聚基础上,街区还先后实施了多个德州电影小镇、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基地、非遗特色街区等文化产业项目,如引进了12家专业影视机构,打造德州首个电影小镇,制作出院线、网剧、话剧、微电影等600余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260余项;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游项目,去年接待本地及周边游客1000余人;通过“挖掘储备——培育指导——产业孵化”的服务模式,先后培育了23项非遗项目、15家非遗工坊,去年组织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近百场次。
  “作为德州的一张文化名片,我们将充分发挥街区自然和文化资源皆得天独厚的强大优势,积极主动做好乡村振兴、数字文化、文旅融合等,汇聚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文化特色突出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文化科技旅游融合典型案例,在文化振兴道路上走深走实。”费志振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晋级“国家队”擦亮文化名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