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天衢新区“粮王”吴海龙——
科学种田 越种越“甜”
□本报记者刘潇本报通讯员于淑青

  瘦高个子,衣着朴素,满脸沧桑,在田间地头碰到吴海龙,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位地道的农民。
  吴海龙今年48岁,是天衢新区抬头寺镇抬头寺村人,已经连续多年获评天衢新区“粮王”,两季亩产最高达到了1626公斤。最近,忙完400亩小麦的浇水施肥,他终于可以喘口气。“现在我们是农场化经营,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我带着七八个人的团队,紧盯庄稼长势和市场行情,一刻也不敢放松。”吴海龙说。
  成绩的背后,是他连续30年的深耕不缀、向上而行——1994年,初中毕业后入职陵县种子公司,从此与种地结缘;1997年,只身前往泰安,去山东农业大学恶补种植专业知识;1998年,成为德农种子公司的一名技术管理员,学会了各类农机的使用方法;2013年,成立德迪专业合作社,开启了更专业的种粮之路。
  吴海龙从小就喜欢种地。2013年,他成了种粮大户,“有了前期的经验积累,我们承包了周边村民的400亩地,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吴海龙介绍,合作社优选了德麦008、德迪178两个良种,开展玉米和小麦传统农作物的专业化种植,同时还为德农公司种植了一部分育种试验田。
  10年来,合作社从传统自种自销模式,到如今全部实现了订单种植,极大提高了种植效益,亩产量翻了一番。同时,还积极与农业部门以及科研院校合作,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吴海龙看来,科学种植、精细管理,是实现丰产丰收的秘诀,“咱不得不服,以前的老把式确实落伍了,种地也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以化学除草为例,以前都是根据农时喷洒除草剂,现在有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用药,掌握温度、湿度、用量等关键要素;以前是人背着喷雾器在田里打药,一人一天只能打10多亩,后来用了大型喷杆式喷雾机,一天能打100多亩,但机器工作时可能压着苗,机器后期维修成本较高,而现在用上了无人机,每天能打200多亩,不仅易上手操作、效率高,还不会伤到作物。
  科学种田,越种越“甜”。“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这几年种地变化很大,不仅体现在管理方式上,种植手段也越来越科学了。”尝到科学化、机械化播种甜头的吴海龙,一个劲儿地感叹:“眼下,有良种推广示范、高标准农田的配套支撑,可谓良种良田皆具备,今年小麦肯定大丰收。”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科学种田 越种越“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