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做温暖他人的一束微光
口述 庆云好人之星郭天西整理本报记者尹晓燕本报通讯员芦佳华

郭天西(左)向大店小学捐赠字画。记者尹晓燕摄


在大店小学爱心超市,老师为孩子们发放爱心少年卡和学习用品


  3月27日,郭天西为庆云县中丁乡大店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了文具,联合学校设置了一处爱心超市,鼓励孩子们做好事。10余年来,郭天西始终心系家乡发展,招引项目带动就业,为家乡基础设施建设捐款捐物,为老人送年礼,关注未成年人教育,发起了“为父母写一封信”等活动,获评庆云好人之星。
  3月16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我登上了领奖台,手握最佳爱心企业的奖牌,很荣幸也很温暖。自己默默做的一些事被认可,能与这么多同样奉献爱心的朋友聚在一起,让我充满了继续前行的力量,谁说微光不能成炬呢?
  从事公益10余年,我始终愿做一束微光,能力虽有限,却想尽可能带给他人温暖,带动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列。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母亲的教导在我心里埋下善念的种子
  我叫郭天西,今年53岁,生于庆云县中丁乡前大店村。自小家境贫寒,兄弟姊妹5人,我最小。孩子多,年景不好时,全家吃顿饱饭都是奢望。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小的,破了缝个补丁接着穿。
  生活贫寒,母亲却教会我与人为善。即便自家的面都不够吃了,只要有人借,她总是很慷慨。“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这是她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也许那时,我心里就埋下了善念的种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7岁那年,初中没毕业,我揣着母亲给的100元钱,跟村里的几位乡亲一起到天津卖菜。正是冬天,七八个人租了间平房,睡大通铺,用点热水都格外珍惜。凌晨出门,骑着自行车赶30公里路去批发市场拉菜,回来在人流多的路口摆地摊,一天能挣1元钱。40天没回家,在外过了个春节,拿着挣的40元钱回家,心里说不出的满足。
  卖菜卖了5年,从开始一天挣1元到后来一天挣100元。虽然可以满足温饱,但想改善家庭条件却是杯水车薪。于是再一次从天津回来之后,就做了个决定:自己创业。
  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把伞,用创业带动村民增收
  那时,村里很多人都做金融器材生意,向银行、单位推销科目章。南方进货,北方销售,利润可观。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天南海北跑。入行第二年,我花了2万元,在村里盖起了用石头做墙基的大瓦房。
  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把伞,手头宽裕了,总想能为乡亲们做点事。在外跑生意时,接触了一个生产无纺布包的项目,很多金融机构都在用,庆云却没有生产的厂子。当时,老家的人们过得并不富裕,男人外出打工,妇女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没有别的收入。生产无纺布包是个手工活,正适合妇女干。
  我联系河北白沟的厂家,把这个项目引到了中丁乡,办起了厂子,鼓励家乡的留守妇女都尝试一下。一传十,十传百,方圆10公里很多村民都参与进来,活多的时候每人一天能挣100多元。
  后来,我又从河北招引了一个企业,合伙在村里开了个生产保险柜的厂子,也带动了一批人就业。看到村里人的生活都渐渐得到改善,我心里真高兴。
  离开老家心未走远,为乡亲们办事心里舒坦
  2004年,因为孩子上学,我搬到了德州市区居住。虽然离开老家,心却从未走远,经常关注村里的发展,能多为乡亲们办点事心里就说不出的舒坦。
  2011年,听说村里要修路,我带头捐了3万元,顺便协调有关部门给村里改建了自来水。新修了路,通了自来水,再安上路灯就完美了。我又带头出资购买了120盏路灯,能人大户也纷纷行动起来,捐资出力,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质的提升。
  2017年,县里成立扶贫助学专项基金,推行“三帮一”机制,结对帮扶贫孤学生,我毫不犹豫捐了2万元。孩子们是国家的希望,这得带头捐。我也经常关注家乡的大店小学,为了保障孩子们的饮水安全,我买了饮水机;为了让他们出行安全,给300多名学生一人买了一顶小黄帽;还经常送些笔和本,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
  对村里的老人我总想表达一份心意。从2015年开始,每年中秋、春节,都给80岁以上的老人买份礼物。对生活条件差的,送些棉衣、棉被;对条件好的,买点茶叶,尽量选一些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样他们接受起来心里也舒服。每年都是人未回礼先到,我不常在家,就想用份薄礼表达敬意和问候。我联合慈善组织,为村里残疾人捐了20辆轮椅。带头捐款,在村里发起成立了孝善基金,救急救困。还联合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为村民义诊。
  爱心要传承,教孩子们存善念、行善举
  3月12日,我将10幅有关德文化的字画送到了大店小学,捐给学校用于打造文化长廊。这些字画分别以尊师、孝亲、感恩、礼仪等为主题,特别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德州学院教授马健绘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齐鲁师范学院学术委员、教授刘文海书写。
  这是我很早就想做的事。做公益尤其是对孩子们,不应停留于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将爱心传递,教给孩子们存善念、行善举。这些想法也源于我对儿女的教育。
  2013年,我放弃了外面的一些生意,转型做一些投资项目,不再到处跑,就是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教育3个孩子。给他们提供好一点的教育条件,教他们懂感恩、知孝道。
  有一年过生日,大儿子说要给我买礼物,我说你给我写封信吧。每年生日、父亲节都会收到孩子们写的信,一直持续至今。字里行间能读出他们深知父母的不易,也学会了感恩。我很感动,便把这种方式带到了大店小学,给学生们送去了纸笔,让学生们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每年学校开展评比。去年学校专门搞了一个多小时的直播,我从头看到尾。孩子们在纸上道出了对父母的感激,读到信的家长们欣慰地笑了,感动得哭了。
  最近,我又在大店小学开设了一个爱心超市,学生们每做一件好事凭积分卡就可以兑换学习用品,还可以佩戴7天的爱心少年卡。传统美德播新种,崇德向善遍地花,这副挂在爱心超市门口的对联,说明了我的初衷。
  “作为父亲,您是我的榜样和有力支撑,相信以后,我们仨也将是您的依靠!”再读读大儿子写的信,不正是对我所做一切最好的回应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做温暖他人的一束微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