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聚焦聚力 进位赶超
——关于加快我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陈宝华
  开发区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引擎,是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应结合《山东省开发区考核办法》及其指标标准,聚焦规上工业、人才创新、外资外贸,加快进位赶超,引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规上工业企业为核心推进提质增效。开发区是工业的集中承载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集聚区,加快规上工业提质增效是开发区工作的“牛鼻子”。
  一是加快发展壮大规上企业。充分挖掘和培育“小升规”企业,以上一年度营业收入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为培育对象,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为“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建立企业困难和需求台账,并制定解决方案。开展“小升规”企业系列培训,做好“小升规”政策解读,打消企业升规纳统顾虑。认真落实我市新增“小升规”纳统企业财政奖励政策。
  二是加大先进制造业投资。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开发区工业投资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传统产业技改投资。开发区应把传统制造业技改作为重点工程,推进区内企业2至3年内实现工艺、技术全面升级,能耗、碳排放强度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数字赋能。鼓励开发区引进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腾讯云等互联网双跨平台,积极引导区内制造业企业“上云”,加快智改数转,发展工业互联网。三是聚焦先进制造业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具有国产替代发展潜力的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
  三是聚焦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统筹13个开发区产业布局,引导各开发区错位竞争和开展产业协作,防止市域内部恶性竞争。各开发区要聚焦2至3个主导产业,强化“链长制”推进机制,落实首席政府服务官制度,按照产业链、技术图谱培育“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加快补链强链延链。以产业链为基础开展招商引资,促进链上企业集聚,打造省级产业集群,加快规模膨胀实现规模经济。引导区内企业共同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突破,打造地标性产业高地。
  四是集约利用土地提升亩均效益。深化“标准地”改革。在开发区全面推行新落户项目按“标准地”方式供地,对原有项目按照“标准地”控制性指标进行考核,倒逼原有产业项目土地高效利用和提升亩产效益。加快腾笼换鸟。深入开展开发区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理专项攻坚行动,采用收回、收购、转让、置换、并购等方式依法依规开展土地清理,“一地一策”制定处置方案,加快在腾退土地上布局新产业新项目。要以空间换地。提高开发区建设用地容积率,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对综合容积率超过2.0的工业企业给予资金补贴或税收优惠。大力支持机器换人。制定开发区“机器换人”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模式使用工业机器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高起点投资和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提高资本比率。
  以人才和创新为中心增强科创驱动力。一是创新高端人才引育方式。我市“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应侧重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到开发区工作,重点引进带成果、带技术、带资金的高端人才和团队。全面落实我市人才引进政策及各类补贴,同时强化落户、子女教育、配偶安置、住房保障等配套服务,全方位为高端人才解决后顾之忧,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爱才重才的浓厚氛围。鼓励企业对人才进行“风险投资”,为人才创建省级实验室等研发创新平台,推广股权激励模式促进创新和稳定人才队伍,鼓励企业申报发明专利并给予资金奖励。
  二是聚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抢抓中央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鼓励开发区企业积极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吸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开发区要认真研究中央、省、市扶持政策,主动送政策上门,税收、普惠金融等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实施开发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鼓励中小企业聚焦创新研发。采用梯次培育模式,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向“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升级。
  三是加快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与京津冀、济南等地深度合作,抢抓产业外溢机遇,采用“共建共管+税收分成”模式在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转移承接“飞地”。构建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培育体系,依托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实施“小升高”培育工程,遴选《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关键技术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配套补助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贷款贴息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优化所得税、土地、研发费等税收减免申请流程。
  以外资外贸为重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一是抢抓RCEP开放发展新机遇。依托我市与东盟及日韩良好的经贸基础,充分利用RCEP生效带来的关税减让、市场开放新机遇,鼓励开发区企业积极开拓东盟和日韩市场,加大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举办“中国-东盟(德州)经贸对接会”等常态化文化交流、会展活动,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的重要支点城市。发挥德州农产品优势,积极拓展日韩农产品市场,协调德州海关为“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食品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
  二是加快申建综合保税区。综保区是我国功能最全、手续最简、优惠政策最多的对外开放平台,目前山东共有14家,我市尚无一家。建议我市在天衢新区加快申建德州综保区,为各经济开发区企业提供对外开放平台。支持乐陵开发区依托鲁北乐陵保税物流中心申建乐陵综保区,支持齐河、平原建设“内陆港”“旱码头”,并在良好运营的基础上谋划升级为综保区。力争3至5年内成功申建1至2家综保区,全面提升开发区对外开放水平。
  三是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支持我市各开发区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和综合试验区,鼓励发展面向东盟、日韩、欧美的特色化、高端化跨境电商平台,抢抓外贸出口,面向欧盟和俄罗斯拓展跨境电商B2B出口,支持邮递渠道开展“9610”业务。推行跨境电商货物“优先查验”“一体通关”等优惠措施。
  (作者系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聚焦聚力 进位赶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