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董子文化中的私德观念
  

□郭付军
  私德,与公德相对,是个人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主要指个人生活中对家人、对他人、对财物的种种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董仲舒在讲礼仪、明义利、重家教方面的观点和做法,对我们加强私德修养有很好的借鉴。
董仲舒的礼仪观
  礼仪问题,是私德中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表现。董仲舒不但从思想上重视礼的社会作用,而且身体力行,以“礼尊于身”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观念严格遵守礼制。《汉书·董仲舒传》称,董仲舒“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由于严于律己,一言一行都符合礼仪规范,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尊敬。
  董仲舒也从“质”与“文”的关系中,阐述了礼的本质内容。质是礼蕴涵的内容,文是礼的表现形式。以内心的恭敬态度和仪式上的全面合规去行礼,这样的人才能够称为“知礼”,即“质文两备,然后其礼成”。如果在“文质”之间做一选择的话,董仲舒选择后者,他说“俱不能备,而偏行之,宁有质而无文”。
  董仲舒倡导礼制,“非礼而不言,非礼而不动”,在社会生活中赢得了广大士人的尊敬,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多次逢凶化吉,转危为安,不但保全了身家性命,而且创造了良好的为官政绩和个人成就。
  在他的仕宦生涯中,董仲舒曾两次担任诸侯国的国相,一次是在江都国,今天的扬州市,另一次是在胶西国,今天的高密市。江都王刘非、胶西王刘端两个人性格都非常怪异,骄横跋扈,多任国相死在他们手中。但董仲舒“以礼义匡正,王敬重焉”。他坚持修身治政,事事以礼为先,既保证了自己的安全,也得到了两位诸侯王的敬重。任职期间,他以身作则为下属作表率,多次上疏直言规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颁行教令,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
董仲舒的义利观
  义利问题,是一个人私德中对待财物的态度和表现。“义利之辨”是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关系的思考与辩论,几千年来争论不休。董仲舒继承孔孟思想,对“义利”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
  他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董仲舒从根源上看到了物质利益同道德仁义对人生存的必要性、客观性。没有必要的物质利益,人无法生存,这即是“利”。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生活的,必须结成一定的群体,组成社会共同生活。所以,在获取物质利益的时候,必须照顾他人的利益,有的时候为了群体生活更好一些,会牺牲某些个人的利益,否则,大家都无法生存下去,这就是“义”。
  进而,他说:“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董仲舒认为义与利各有其用,不可或缺。义,用于精神修养;利,满足物质需求。从自然属性得出了“义利天生、义利两养”的结论。但从人的社会属性上讲,董仲舒说人若只为自我生存、只为一己私利的话,就如同动物一般生存,和鸟兽无异。社会现实中的人,更注重道义的价值,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董仲舒的家教观
  家教家风问题,是私德中与家人交往的表现和对待家庭的态度。中国人修身齐家的律己方法和创业治家思想,历代传承,从未中断。《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把精神集中在自己喜欢的学问中,修学著书,立说明道,是知识分子的本职责任,体现了追求精神修养、淡泊物欲的可贵人格,也反映了他的治家方式。
  古人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又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讲的是家庭教育要重视文化教育与品德修养,重点是培养家庭成员的社会贡献能力,不能把财富作为家庭主要的追求目标。否则,只能是风光一时,后继乏力,“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董仲舒强调民不二业、不与民争利是“上天之理”“太古之道”,他有句名言:“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冀者两其足”。长着锋利牙齿的动物没有坚硬的头角,长着翅膀的动物只有两条腿走路。天不兼予,人不兼利,古今大道,通行不悖。出仕时遵从为官正道,不置产业、不与民争利,心怀“国之大者”,做到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党员干部要重视修身立志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严守私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
  一是强化规矩意识。董仲舒尊礼重礼的思想和行为给后人树立了修身立德的榜样。古代的礼仪很多,今天则表现为各种行为守则、做事程序、规矩纪律以及诸多习以为常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维护着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对共产党员来说,尊崇礼仪代表着讲规矩守纪律。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没有规矩不能成为政党,更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
  新时期,党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来保持团结和统一。建党伊始,我们党就强调立规矩、守纪律,将“严守党的纪律”写入入党誓词,并通过入党仪式将“纪律”这颗种子深深地种在每个党员的心中。我们党用这些规矩纪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是提升格局境界。两千多年来,董仲舒的义利观念成为中国伦理学的主流思想,为广大民众所接受。“重义轻利”“舍生取义”“以义制利”“见利思义”这些观念,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道德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这是对国家外交政策而言的,对于个人、家庭、单位、企业等都适用。
  习近平总书记小我与大我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境界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义利认识上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南开大学师生时指出,“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小我源自天地自然,是生命的初始状态。大我源自社会群体,是生命的高级状态。把小我融入大我,不苟安于一时之需,在改善社会与民生的过程中,为更广大民众的福祉提供服务,就会胸怀大局、坚持信仰,个人的价值才能够放大,生命才更加精彩。这才是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
  三是培养良好家风。对子侄的教育、管理,对家庭成员的约束,是一家之主必须做的事情,是分内的责任。从“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的记载来看,作为古代教育家,董仲舒不但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家庭教育也非常成功,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
  每一名共产党员都代表着一个家庭,共产党人要内外兼修,严于律己,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形象,于无声处培育良好家风,给家庭留下最宝贵的财富,为家为国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我们应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着力培育家国情怀,牢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矢志不渝、踔厉奋发,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还要注重从革命先辈那里传承红色基因,培树红色家风,谨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把家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德,包含了一个人思想行为的方方面面,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品行表现。政德是领导干部的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道德建设,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核心的新时代道德观。学习古人的道德修养方法,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把崇德作为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修好政德,干出政绩,为民众作出示范,为社会树立榜样,不仅有益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而且对于促进社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德州董子研究院副院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董子文化中的私德观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