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让弱有所扶更温馨
——我市举办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

在市中心广场,工作人员发放手提袋及宣传彩页


参观图书室


工作人员向市民讲解救助成果


工作人员与有听力障碍的受助人员交流


市民在市救助站心理疏导室体验


  

□文/图本报记者李莉杨戈本报通讯员陈昊
  今年6月19日是第十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6月17日,市民政局举行了以“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为主题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向广大市民展示救助管理工作成效,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当天活动分为展示宣传和近距离参观体验两部分进行。上午,在市中心广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页、现场讲解、接受咨询等方式向市民展示了救助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开展寻亲返家工作的相关情况。同时耐心地向群众讲述图片展板上为流浪乞讨人员寻亲的故事,并呼吁大家遇到流浪乞讨人员要积极拨打24小时救助电话:0534—2681606。
  “这次活动让我对救助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后如果遇到流浪乞讨人员一定积极拨打救助电话,为他们提供帮助。”市民邓秀凤说。
  当天下午,我市部分市政协委员、公安民警、社会公益组织代表等30余人来到市救助站。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大家先后参观了受助人员接待处、成人安置区、餐厅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区域。针对未成年人,市救助站专门设置了图书室、游戏室、解压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房,引入了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疏解心理上的问题。“通过站内体验,对救助工作有了更直观的理解,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引入了心理咨询师,可以很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回归家庭。”参加此次活动的德州康宁精神病医院院长李敬富表示。
  据了解,德州市救助站成立于1958年,是全省首个国家级“二级站”标准救助站,主要负责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求助接待、临时生活照料、送医救治及寻亲、接送返回等服务。一直以来,市救助站始终坚持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全力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在救助寻亲服务行动方面,他们与公安部门进行密切协作,进一步建立完善DNA和人脸识别比对机制,常态化开展寻亲和送返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行动,在恶劣天气状况下,加强街面巡查频次与力度,全力搜救流浪乞讨人员。今年,在此基础上又新开展了流浪乞讨人员集中落户安置行动,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机制,为滞站人员逐个制定解决办法及安置方案。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的特殊弱势群体,救助管理工作是社会大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特殊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自2020年以来,市救助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164人次,为150余人采集DNA进行比对,已成功为30余人寻亲。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强化政策宣传,引导社会参与,接受各方监督,切实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市救助站站长马建国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弱有所扶更温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