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强农业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热点聚焦⑨

▲植保一体机进行“一喷三防”综合喷洒作业(资料图)。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邓静王志冕本报通讯员张大伟 刘磊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代会报告提出,“把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并围绕相关内容作出系列部署。
  去年我市粮食总产761.6万吨,较上年增加2.83万吨,增长0.4%,占全省13.8%、全国1.1%。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八连丰”。粮食连年高位增产,为什么下大气力抓好粮食生产仍是我市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坚守?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能力稳住了、上去了,中国人的饭碗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说粮食生产已经过关,粮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松。”市党代表孙丰勇说。
聚人聚力聚资源打好“吨半粮”开场战
  利用5年时间,实现100万亩核心区单产1500公斤以上,300万亩辐射区单产1200公斤以上、600万亩带动区单产1100公斤以上。打造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生产示范区,我市立下“军令状”。
  去年中央首次提出要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上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这与我市推行的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粮工作机制不谋而合。“落实‘书记抓粮’政治责任”也是党代会报告的重点。
  市党代表孙旭东是齐河县焦庙镇党委书记。焦庙镇位于农业农村部粮食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他说:“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我要切实带头干起来,挑起全镇粮食生产和‘吨半粮’创建的重担,为党员干部做好示范,带好头,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局面。确保凝聚全镇最强力量、汇聚最优资源,实现全镇整建制‘吨半粮’目标,助力齐河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强县建设。”
  面对土地等资源趋紧的实际,粮食产量增加主要靠单产水平提升。提高单产,科技当先。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扎实推进“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六大工程”即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提升工程、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工程。
  李守学是来自农科战线的党代表,他表示,“六大工程”是德州“吨半粮”创建最强大的技术保障。开展“吨半粮”创建活动,绝不能沿用原有的创建方式和技术模式,必须创造性开展工作,因此我市把重点放在“六大工程”上精准发力。“六大工程”体现了问题导向,是“吨半粮”创建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更是工作措施与方法。六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市农科院重点抓好面上指导田、联建示范田、自建攻关田,力争通过‘吨半粮’技术集成和高产攻关,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品种、栽培、地力提升的成果和经验,为全市提供借鉴。”李守学说。
  去年,我市遭遇罕见秋汛,如何抓好田间管理,打好“吨半粮”开场战?市党代表周永来自平原县张华镇,他说:“落实党代会报告,对我们基层农技人员来说,就是要牢记‘以粮为纲’,时刻把‘吨半粮’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着眼当下,突出‘早’,强化‘促’,因地因苗,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确保苗情转化升级。具体到我所在的张华镇,近几年数据显示,全镇小麦平均亩产600公斤、玉米700公斤,离完成‘吨半粮’目标还有200公斤的距离,我们将在增加200公斤产值上下足功夫,确保张华镇‘吨半粮’创建中心示范区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达标,抢占平原县粮食生产的制高点。”
补短板强弱项优势产业“加速跑”
  大豆产业、种业是我市优势产业。如何让优势产业“加速跑”,不少党代表立足当地实际,进行深入思考,他们表示,一方面要扬优势,另一方面,要补短板强弱项。
  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大豆种植规模,发展大豆全产业链。
  禹城市是德州大豆产业振兴的典型代表。2018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豆与玉米轮作试点。作为山东省10个试点县市之一,禹城市确定5万亩的种植面积目标,最终超额完成扩种大豆6.2万亩。今年,禹城又立下新目标,计划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0万亩。
  禹城市通过和四川农业大学、德州市农科院的三方合作,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验,全程机械化生产,实现“玉米不减产,大豆算白捡”的增产目的,亩均增产大豆100至130公斤,每亩增收300元以上。
  在禹城市,大豆缘何种得出、种得好?市党代表苏兰武来自禹城市,他表示,坚强组织保障是发展大豆产业的前提,必须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能办成事。为此,禹城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大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大豆产业发展中心,专人专班推进大豆产业振兴。负责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协调调度、督查考核等具体工作。
  振兴大豆产业,必须培强种植端。“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禹城市将建成一批中国大豆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大豆育繁推和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实现育种产业化;建设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实现种植成方连片;鼓励龙头企业建设飞地种植基地,实现区域间强强联合。各基地实行专班推动,并作为开放式平台,吸引相关科研院所、企业进行科学实验、示范应用。”苏兰武说。
  根据《德州市关于加快全市大豆产业发展的意见》,我市将探索大豆种植、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消费全程“不断链”模式,提高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和效率。孙丰勇表示:“产业链越长,大豆的附加值越高;产业链越向高端攀升,产业体系就更强壮,市场竞争力就越大。为此我市设立5亿元基金,支持大豆全产业链发展。”
  报告提出,“支持禹王大豆、希森马铃薯、良星种业等科技平台建设,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这给与会相关代表增添了信心。
  市党代表刘俊升表示:“当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还存在自我补偿能力不强、研发创新能力不足、自育品种少等问题,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竞争。为促进科技平台建设,我认为应从5方面入手。灵活引进优秀人才,通过人才+项目+平台的模式,吸引和用好人才,引进和用好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快推进新品种选育,培育一批特色、优质、适宜产业发展的品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展示示范园作用,切实把园区打造成好品种、好技术的推广平台,为德州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品种支撑;打响德州自有品种种子的品牌效应,提升在周边省区的口碑和市场占有率;出台推动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品种基础。”
建园区强品牌精深加工“提身价”
  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党代会报告提出“在建设食品名市上走在前”“把食品工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的目标任务,致力于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
  食品产业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对产业拉动能力强。我市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农产品产业加工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全有条件打造食品名市、建设中央厨房。市发改委粮油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粮食加工企业1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38.8亿元,销售收入342.1亿元,利润7.65亿元。
  来自武城县农业农村局的市党代表董君认为,产业链条不够长、精深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偏低,是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短板。下一步,必须全力在延伸产业链,做好精深加工上发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让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
  就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提升‘德州味’‘德州宴’影响力”,董君说:“品牌是产品的灵魂,有品牌,才有高效益。打造食品名市,必须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同时以‘德州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依托,抱团闯市场,确保产品人气旺、销路畅。”
  园区是做大产业集群的强大支撑。打造食品名市,市级按照“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发展定位,建设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县级按照“一县一园”分类推进特色创建,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形成产业集群方阵。
  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500亿元,落地平原县,规划占地面积1万亩。市党代表王玉东说:“今年我们将举全县之力推进项目全面启动,以项目落地为契机,构建从田间到舌尖、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
  乐陵市食品产业起步较早、基础雄厚、特色鲜明,是该市优势主导产业,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市党代表刘新华把今年的工作安排得很具体,他说:“我们将以创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为载体,发挥星光糖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至少培育2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今年完成11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目标;强化产业招商,牵头实施农副产品深加工招商,依托安井食品,深度挖掘上下游招商资源,年内引进至少1个5亿元以上项目,培育引进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少于2家。”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强农业 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党代会特别报道】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