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听取建议200余条,开展“帮咨询”“助秋收”等活动30余次
莒镇:办好群众“急难愁盼”事

  本报讯(记者石少军通讯员窦龙超)“刘镇长,刚下完雨,不知道村里涝洼地段存没存水,我们去看看。”“对,咱们抓紧去,不仅看这个,还得看看孤寡老人有没有生活困难。”10月8日一早,禹城市莒镇挂包管区的副镇长刘晓萌和管区书记吴远鹤,刚碰面就一起下了村。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莒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群众所期所盼、所愁所急的问题挂在心里、落在实处,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听民意、纾民困、解民忧“三民”服务,办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事。
  开门纳谏听民意。莒镇依托每季度开展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走访、包村干部不定期下村服务、每月主题党日专题交流等活动平台,发动全镇2052名党员、104名人大代表、99名包村干部,下沉到基层一线,通过进村庄、访农户、见面谈等活动,了解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到镇中心小学改建、各村村内道路建设等事项,小到农业保险如何赔付、联系协调秋收机械等,只要群众有需要,干部就跟进了解、解决。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群众意见建议后,由镇分管党史学习教育的负责人报镇党委研究,第一时间制定相关解决方案,迅速安排责任人将问题解决好。此举还对全镇2021年度重点民生项目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全心全意纾民困。“我们的党员干部不仅要了解群众心中所挂之事,更要全心全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刘晓萌说。重阳节期间,李屯村党支部书记于永昌在与村民于春井交谈中了解到,于春井身体不好,孩子又在外地工作,秋收人手不够,又遭遇阴雨天,地里的玉米还没全部收回家,部分收回家的玉米还没晾晒进仓。于永昌立即打电话联系其他村干部,叫上志愿者,帮助于春井人工抢收,并协调烘干设备,确保玉米颗粒归仓。
  一心一意解民忧。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干,这是莒镇“传承红色忠诚担当,唯实奋斗创新图强”工作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莒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大成果。给低保户、五保户打扫院落、晾晒被褥,查看孤寡老人居住房屋,关心留守儿童上下学安全等,“别看我们做的都是些小事,但做好这些事情切实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大问题,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拥护。”刘晓萌说。
  截至目前,莒镇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组织开展“帮咨询”“助秋收”等办实事活动30余次,全年9个重点民生项目已完成5个,全镇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得到极大改善。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莒镇:办好群众“急难愁盼”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基层·广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