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东城小学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优秀案例,并获教育部资金支持——
打造农村孩子幸福成长的乐园
作者:曹清本报
  日前,德州东城小学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优秀案例,并获教育部5万元资金支持,这在我市尚属首例。一所乡村小学,缘何获得教育部青睐? 9月20日,记者来到德州东城小学一探究竟。
  走进东城小学教学楼,一楼大厅的校史墙映入眼帘,生动的图文资料诉说着这所坐落于减河河畔、有着70多年历史的校园变迁。德州东城小学始建于1947年,原名为袁桥初级小学,历经5次变迁,于2018年完成新一轮扩建,更名为德州东城小学。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马小红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如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经过无数次思考和探索,她最终找到了答案:“我们是农村小学,就要把农村淳朴挚诚、吃苦耐劳的作风留在孩子们的童年记忆之中。”为此,马小红决定将乡土文化作为校园活动的灵魂基调。
  学校充分结合校园周边独特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及中华民族的耕读传统,以农耕文化课程的实施为主抓手,通过耕与读、研与做、究与学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春天,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刚发芽的小草,用心培育,记录它们的生长轨迹;秋收时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比赛采集草种,在比赛中体会农民伯伯辛勤耕耘的不易,收获蕴含在劳动成果之中的激动和喜悦;元旦佳节,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一起捡柴生火,煮自己动手包的饺子……
  马小红告诉记者,为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的区位优势,学校还在校园西北角和东南角分别设计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百花园和700多平方米的农耕园。“我们在去年12月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签约,聘请专家指导学生科学种植各类蔬菜、花草等,并定期举办农业科学知识讲座,丰富学生的农村种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和动手能力。 ”马小红说。
  学校重视发挥阵地文化的德育功能,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载体,对学校的农耕文化、乡村童话、校园制度等进行专题展示,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乡村文化的熏陶。教学楼走廊两侧的“师生艺术”展示栏,定期展示师生书画作品、美文佳作,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张扬,成为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
  学校从学生长远发展考虑,创新“乐自由我”走班课程。童话、农耕、益智、吟诵、武术等37个特色课程,让每个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真正做到“我收获、我快乐、我提高”。
  辛苦耕耘取得累累硕果,德州东城小学先后获“全国幸福教育发展共同体实验学校”“山东省科技教育创新发展实践基地”“德州市文明校园”““德州市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今后,学校将一如既往根植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沃土,以更执着的教育情怀,用心营造适合师生终身发展的乡村温馨校园,办好人民满意的家门口教育。”马小红说。
□本报记者曹清本报通讯员马可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农村孩子幸福成长的乐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教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