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朱集镇中心小学教师向学生讲述校园文化。记者 于斌 摄
“我们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近年来最大的民生工程,力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有温度的教育,打造最优质的教师队伍,用心用情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 ”9月10日,在第36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乐陵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韩文龙说。
培育名师名教全面提升教师水平
作为2016年新建的初中学校,乐陵市开元中学在师资水平、教学方式等方面饱受质疑。校长高智生明白,培养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成绩,是面对质疑的最好回答。“刚建校时学校共有38位教师,七成为新招聘年轻教师,如何让他们适应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智生说。
为帮助青年教师实施职业规划,学校将“青蓝工程”创新性地改为教师结对的“育新”模式,即由一名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在备课、教研、管理等方面结对帮扶多名年轻教师。利用每周举办的“名师大讲堂”“名师工作室”等平台,骨干教师将多年的经验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定期进行学科研学,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新入职教师王莹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从黄夹镇中学考入开元中学,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用以前的老办法来管理班级,氛围总是死气沉沉。 ”王莹说。面对这一境况,导师向王莹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管理要张弛有度,不能事无巨细,对待学生要像对待朋友一样,要蹲下身子与他们交流。于是,王莹开始调整管理班级的方法,班级氛围逐渐改变,她也从学生口中严苛的“老班”,变为亲切的“莹姐”。2018年,王莹获“乐陵市优秀教师”称号,在今年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获“乐陵市教学能手”称号。“‘青蓝工程’是我市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突出抓好学校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而实施的重点人才培养工程。 ”韩文龙表示。近年来,乐陵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逐年提升,先后有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7名教育干部和13名教师被评为“德州市先进个人”,20名教师被评为“德州市优秀班主任”。
完善体制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成常态
从9月1日到现在,55岁的孙玉杰特别忙碌。一直担任乐陵市实验中学政教处副主任的他,一个月前来到乐陵市西段中学任挂职副校长、政教处主任、年级副主任兼语文学科教师。“实验中学与西段中学、铁营中学是联合校,骨干教师分批分次去各学校交流学习,带领薄弱校共同发展。 ”乐陵市实验中学校长李洪伟说。
在“硬件”方面,乐陵始终坚持“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未来”这一理念,坚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环境。同时,积极提升“软件”设施,通过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人事激励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成为一种常态,真正把最好的荣誉给最优秀的教师。
2017年,乐陵出台《教育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并建立后备干部、校长人才库,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专业培养。 2019年暑假,9名后备干部走上校长岗位,成为第一批“出库”的后备校长。
在这场变革中,许多人脱颖而出。90后教师王璐璐在基层教学3年后,通过竞聘成为乐陵最年轻的一批小学校长;33岁的宋倩竞聘成为乐陵市市中街道办事处康庄小学的校长,上任后对学校发展目标进行量化分工,塑造特色校园文化,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不久前,康庄小学获“山东省第二届文明校园”提名。
公平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和政策是形成这种蓬勃向上、百花齐放环境的重要条件,韩文龙认为,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人事壁垒,把能力和贡献放在人事任用的第一位,而不是单纯看资历、卡年龄,才是让教师队伍“活”起来的一剂良方。目前,乐陵公开考选学区以上后备校长30人,25名教育干部交流任职,7名校长被免职,9名校长被提拔重用。
从细节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学校自建校以来,就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成立了舞蹈、合唱、剪纸等社团。 ”乐陵市阜平小学副校长边冬梅向记者介绍。
为促进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学校从细节着手,以老师为典范,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板书来说,只有老师严格按照‘一笔一画’的书写方式向学生授课,学生才能在老师的熏陶下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边冬梅说。
在阜平小学,教研组定期召开教研会,涉及面之广之细令人瞠目。教师刘翠霞回忆说:“在一次教研会上,边校长给我们指出了一些常用字的习惯性错误书写情况,我这才知道自己写了这么多年的名字竟然是不规范的。 ”学校把书写作为一项考核来抓,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的书写规范,包括坐姿、拿笔等,都有规可循。
作为全市重点初中学校,乐陵市实验中学有着自己的一套教学管理体系。“通过推行‘学案导学、小组合作、五步三展’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挖掘学生潜能,让他们快乐学习、幸福学习、自信学习。 ”李洪伟介绍。
目前,乐陵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六个一”工程建设,对教授音、体、美、信息技术、书法的教师,建立指标体系进行专项考核;开设红色课程《冀鲁边精神》,加强师生红色教育;进行课程改革试点,通过市、乡、校三级教科研团队的协同指导,努力打造一支“质”和“量”双轨提升的优秀教师队伍。
□本报记者于斌本报通讯员庞建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