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王张村流转土地建起苗圃基地。记者郭庆萍摄
□本报记者杨德林董天力本报通讯员姜涛
7月24日,天气闷热,但走进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闫王张村薛文立家,却感到丝丝清凉,平房院落打扫得干净整洁,院子用花砖铺地,一棵石榴树、一棵核桃树长势旺盛,累累果实压弯枝头,靠近院墙的地方种植了豆角、西红柿等。主人十分热情,拉着记者看自家房子、述说幸福生活。“我们村很早就进行了改水、改电、改气、户户通工程,近几年又改厕、建设美丽庭院,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 ”薛文立说。
闫王张村紧靠中心城区北外环,共有430户1170人,整个村庄被绿树环绕,中心大街宽阔整洁。跟随采访的闫王张村党支部书记齐风华介绍:“老薛一家不仅住得好,收入也是杠杠的,他有一手钢筋工手艺,前些年一直在外地打工,一个月收入6000多元,老薛妻子在离家不远的金光集团上班,每个月收入4000多元。今年受疫情影响,他没有外出打工,和儿子一合计,又开起烧烤店,生意红火,一天纯收入300元以上。”齐风华说起村民家的小康生活如数家珍。
齐风华带着记者参观了闫王张村苗圃基地。苗圃基地内,紫薇花开正艳,今年55岁的王玉成正用小犁地机开槽犁地。“这个苗圃共有40亩,流转给了德州市一位客商,种植中草药和各种绿化苗木,一年每亩土地租金1500元,我们常年在这里打工的有五六人,每月工资3000多元。 ”王玉成说。
“近几年随着德州工业化步伐加快,闫王张村大部分土地被依法征用,全村2000余亩土地仅剩余500余亩,农民失去土地后,如何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如何实现全面小康,这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齐风华说。
经过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民意,闫王张村决定选择一条“共享”发展道路,即采取稳步做大集体资产“蛋糕”、大力改善村庄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办法,提高全体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村“两委”与青岛银行达成合作意向,把3000多万元征地款存入该行,一年收益140多万元。村集体开发建设沿街营业用房、共1700多平方米,有了稳定的物业收入。村“两委”还组织开发200多亩的河滩地统一向外发包,村集体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齐风华介绍:“现在我们正与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洽谈合作,准备建设一处工业厂房,使村集体资产实现更快更好增值,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
10多年来,闫王张村“两委”班子接续努力,大力改善村容村貌,不断升级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去年村里利用纳入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机遇,投入180多万元,新修了村内街道,铺设了路砖,建设文体广场,村庄变得更加美丽。目前,闫王张村年集体收入达18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基本上家家户户买了轿车,在市区买了房子,村里60岁以上老人逢年过节发福利,村集体还为每户村民购买了失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