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南侯村的美丽蝶变
□本报记者尹晓燕郭庆萍本报通讯员马俊良

于学友(右一)在地里摘西瓜。记者郭庆萍摄


  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一幅幅立体墙绘栩栩如生,7月16日,记者走进庆云县尚堂镇南侯村,美丽的乡村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由村党支部领创办的合作社在村东北处的土地上种满了果蔬,70岁的村民于学友跟老伴张秀荣正忙着在地里摘西瓜。“我俩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能挣近3万元,加上土地流转租金,手头上宽裕,不给孩子增加负担,我们也过上了小康生活。 ”停下手中的活,于学友坐在地头上打开了话匣子。
  早些年,南侯村远没有现在的景象。全村416户1362人,有155户321人是贫困人口,2014年被识别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于学友说,那时候村里没产业,没钱修路,年轻人外出打工,年纪大的只能在家种地。
  前几年,于学友老两口在城里帮儿子带孩子,儿子希望他们留在城里养老,但故土难离,等孙子上学后,他们就回到了村里。“回来后我们想把老房子重新装修一下,但手头不富裕,又不想给儿子添负担,这事就暂时搁下了。 ”于学友说。
  2017年,南侯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流转了村里367亩地,种植了桃、樱桃、葡萄等,还开发了采摘园和农耕生活体验区,带动村民和集体双增收。“每亩给村民700元租金,年底有结余再分红,本村的劳动力、贫困群众可以优先来打工。 ”村党支部书记李荣新介绍,“我们还利用产业扶贫资金47.65万元与山东沃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德州惠丰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分别实施铁皮石斛种植和种养加产业项目。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和创办合作社,年均收入达到了50多万元,贫困群众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一般农户则达到了2万多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
  借助县里修建双龙湖水库,外加尚堂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等机遇,南侯村以建成集民俗体验、旅游养生、乡野观光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村为目标,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创建文明乡村。“村内主次干道全部硬化,道路两侧栽种了绿植、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新修了村委会办公楼和幸福院,民俗文化馆也正在修建。”李荣新介绍,在靠近双龙湖水库附近,村里建起了双龙湖采摘园,可以垂钓、采摘、体验农耕生活,去年10月开园,吸引了大批游客。南侯村获评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文明村。
  村里环境好了,于学友装修老房子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两年我们自己攒了些钱,儿子又贴补了一些,今年5月房子重新装修了。 ”说话间,于学友带着记者来到了他家,宽敞亮堂的大瓦房让人眼前一亮。家里新换了大门,院里地面重铺了,屋里铺了地板砖,家具家电全都是崭新的。“这餐桌花了3000多元,买的立式空调也是最新款。去年我们还新添了2辆电动三轮车,一辆敞篷的、一辆封闭式的,下雨淋不着,干活拉工具也完全够用。 ”老两口言语间透着对生活的满足感,“这样的幸福生活不比城里差,我们哪也不去,就在这养老了。 ”
  像于学友一样,很多在外的村民也回村装修起了老房子,一座座美丽庭院为村庄增色不少。“下一步随着合作社不断壮大,旅游发展起来,村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李荣新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南侯村的美丽蝶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