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后,不少游戏爱好者陷入恐慌,担心自己患病,专家解释——
爱玩游戏≠游戏成瘾
  □本报记者石少军本报通讯员李祖林张月华
游戏成瘾诊断标准
●个体对游戏的控制力受损(例如开始时间、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结束时间、环境)。
●游戏的优先级越来越高,将其置于其他生活兴趣和常规活动之上。
●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游戏时间。
●这种行为已经充分严重地导致了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重大损害。
●这种游戏行为的模式可能是连续的或经常性的、断续的。※游戏行为和其他特征通常在至少12个月的时间内是明显的,这样才能确定诊断结果;但如果所有诊断要求都得到满足并且症状严重的话,所需的确诊时间可缩短。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11次修订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于6月19日起正式生效。该条消息一出,不少游戏爱好者出现了恐慌情绪,生怕自己或孩子成了患有游戏成瘾的精神疾病患者。玩游戏玩到什么程度才会被界定为游戏成瘾?游戏成瘾该如何治疗?6月28日,记者采访了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首席专家、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李秀华。
“离不开”是判定成瘾的标准
  李秀华表示,网络游戏成瘾不可以随便下结论,如果只是单纯玩游戏则不是成瘾,符合诊断标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离不开”。“网络游戏成瘾患者都有行为和心理的问题。 ”李秀华进一步解释说,行为方面,就是整天沉迷于游戏,被迫停止玩游戏就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心理方面,表现为在情感、认知方面有偏差,因长期过度投入游戏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悲观、沮丧、社交恐惧、容易紧张。
  李秀华表示,爱玩游戏并不代表着成瘾,二者不是一回事。对于游戏成瘾,她建议大家不要“草木皆兵”,只要没有对玩游戏这件事失去控制,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就不必“上纲上线”太过恐慌。
成瘾者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据李秀华介绍,游戏成瘾常常出现在青少年阶段,其中十二三岁是高发年龄段,这主要与青少年大脑尚未完全发育、好奇心较强、学业压力重等原因有关。成年人自我调控能力强,较少出现游戏成瘾,只要在玩游戏的同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都不会被定义为游戏成瘾。
  李秀华表示,对于游戏成瘾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综合治疗的手段,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物理治疗。如果继发抑郁、焦虑、失眠等,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成瘾者每周需要到医院治疗1次到2次,根据个人具体情况,一般治疗几次后就会有明显改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玩游戏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形成游戏成瘾,网络游戏并不是洪水猛兽,教师和家长们也不必过于忧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需要由专业的精神卫生执业医师来进行。因此,随着新版的国际疾病分类实施,我们一定会有适合我国的针对游戏成瘾的诊疗规范出台并应用于临床,并给这个群体带来福音。 ”李秀华说。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爱玩游戏≠游戏成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