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在省派第一书记罗贤清推动下,码头张村建起了“两企一园”致富平台——
“穷码张”念活致富经
□本报记者尹晓燕本报通讯员孙久生

罗贤清与张国兴查看黄瓜苗生长情况


  9月28日,在一阵鞭炮声中,由宁津县相衙镇码头张村村民联合投资的股份制驴肉加工企业——德州上龙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得感谢我们村的第一书记,不仅为我们驴肉加工户找到了出路,还给不少贫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企业股东之一张金德说。
  去年2月,省政府研究室派驻码头张村第一书记罗贤清到任,他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带领全村45户贫困户脱贫。码头张是省定贫困村,又叫“穷码张”,村民多数靠种地为生,村里缺少支柱产业。
  经过调研走访,罗贤清了解到码头张一直有驴肉加工的传统,至今村内仍有4个小型驴肉加工作坊,因缺乏规范引导,监管部门正欲对其关停取缔。罗贤清通过与驴肉加工户座谈交流,并前往济南、潍坊等地考察,最终决定将这一特色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依托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撬动,吸收加工户联合投资200多万元,成立了驴肉食品加工企业。“想要摘穷帽,单靠修路、给钱这种短期‘输血’模式很难改变,得鼓励村民实现自我发展的‘智力造血’。”罗贤清介绍,为了保证驴肉加工企业原材料安全供给,他们建起了占地40亩的养殖场,成立了黑驴养殖公司。“一些年老体弱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养殖黑驴,通过和加工厂、养殖场签订协议,每年每头驴可保证3000元以上纯收入。”此外,罗贤清和村干部还利用村内一处废旧厂房,建设了“码头张农民创业园”,给村民提供创业支持。
  村民张国兴之前一直在天津打工,一年收入也就在2万元左右。后来想回村搞大棚蔬菜种植,且掌握种植技术,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罗贤清得知这一情况后,以个人名义借给他4万元,鼓励他回乡创业。如今张国兴建起了2个蔬菜大棚,预计年纯收入能达10多万元,不仅自己奔上了小康,还激发了其他村民返乡创业的热情。“下一步,我们还计划组织部分贫困村民将相衙镇驴肉火烧这一名吃,连带将村里的无公害蔬菜、驴肉等特色农产品,通过早餐点或连锁小门店的模式推向济南等周边市场。 ”罗贤清说,“两企一园”平台的搭建,就是着眼于推动村民思想观念、传统特色工艺发展方式、农村种植业结构、党员干部服务能力这“四个转变”,让在外打工者回家创业,让低效劳动力出去闯荡,让躺着的资金流动起来,让落后的生产方式得以改进,最终构建起涵盖全部村民的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全员致富的码头张脱贫致富新模式。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穷码张”念活致富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