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产业扶贫 定好位才能不“跑偏”
张柏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多年的扶贫经验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确定,这5年间要有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将通过特色产业扶持脱贫,这些产业也将为脱贫的群众提供持续稳定的增收来源。
  相比于送钱送物的救济式扶贫,“授之以渔”的开发式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农户、企业、市场”每个细胞得以激活,群众的参与程度、参与热情更高,经济效益和带动效益也更明显。一些地方,扶贫产业选得准、开展得好,形成了产业规模和产业效应,实现了群众脱贫致富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而也有一些地方,产业扶贫出现“跑偏”的现象,有的千辛万苦引进来的项目,由于群众缺乏热情、参与性不高,半途而废;有的上马产业对市场预判不足,经受不住市场考验,败下阵来。扶贫产业不但没有使群众脱贫致富,而且投资失败由农户来买单,贫困群众生活“雪上加霜”,“基层干部一听产业扶贫就头大,群众一想到产业扶贫就害怕” ,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政府部门在工作中的“越位”,对产业扶贫行政干预过多,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对贫困户的声音和意愿倾听、重视不够,甚至有的追求所谓“扶贫政绩”,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精准扶贫离不开精准定位。产业扶贫,政府更应找准角色定位,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参与的原则,明白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政府不“越位”,产业扶贫才不会“跑偏”。
  做好产业扶贫的调研员。因地制宜是产业扶贫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立足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产业布局,否则只会形成盲目跟风之势。要摸透村情、乡情、县情,了解和把握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市场容量、上下游产业等方方面面因素,只有“嗅出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特色与优势” ,才能让扶贫产业真正根植于区域资源优势。同时,还要因人制宜,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状况,把准不同扶贫对象的“脉”,实事求是,统筹兼顾,把各方扶贫力量和资源整合好。
  做好产业扶贫的推广员。扶贫产业再好,群众不接受,也等于零。做好推广员,要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和想法,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所忧,通过政策宣讲、利益引导、典型激励,更要发挥产业的龙头带动和能人效应,让贫困群众认识到差距、树立起信心,真正调动起产业扶贫中贫困群众主体的强大内在动力。
  做好产业扶贫的服务员。产业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有的有产品没资金,有的有人力没技术,有的有产业没产业链,这就要政府部门在“建基础设施,抓技术培训,做产品推广,引资金活水”等方面切实做好保障,当好服务员。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产业扶贫 定好位才能不“跑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