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以人文精神关怀“留守一族”
□吕培亮杨英勤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进城务工,留下了一个个独守家园的孤独身影,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被称为“留守一族”。
  “留守”是中国社会发展转型中所面临的阵痛之一,形成的因素复杂多样,有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大量青壮劳动力蜂拥入城,造成农村空心化等方面的“经济动因”,也有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影响,年轻人到城里打工,却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带到城里进行陪伴的 “体制之殇”,更有家庭、社会、政府、公众“四位一体”关爱农村留守人员保护体系的“缺失之过”,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在心理和心灵上产生不适应感,出现“留守人员亲情缺失综合症”。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亲情饥渴”不会在短期内得以解决,这就需要整个社会形成人文关怀的合力来尽力弥补。对于家庭,可以借助道德约束和法律规制,促使子女常回家看看,即使再忙也要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以及通过舆论宣传和亲情呼唤,引导外出务工父母采取常打电话、不定期团聚等形式,给予留守儿童亲情沟通和精神抚慰。社会组织,则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爱心资源,建立志愿者义工服务组织、爱心帮扶小分队等,以及设立“留守人员之家”、开设亲情电话进行定期“温馨对话”,包括寻找“代理妈妈”和“爱心子女”等,来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提供一份社会的帮助和集体的温暖。就政府而言,在做好对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特殊人群日常生活救助、基本精神安抚等必要的帮扶工作之外,更应该从长远出发,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相关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壁垒,通过打破制度围墙的阻隔,最终实现减少留守、结束留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义务,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了那些孤寂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生活多一丝阳光、多一分希望、多一份美好,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帮助。
  对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陪伴和照顾永远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和父母在一起,这是60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最朴实而又梦寐以求的梦想;和亲人在一起,这是5000多万农村留守老人最真实而又期许已久的愿望,让我们全社会行动起来,汇聚成一份份沉甸甸的温暖和关爱,去托起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渴望亲情生活的梦想。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人文精神关怀“留守一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观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