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提醒”
作者:作者系武城县纪委干部
  史载:清朝道光年间,监察御史陈鸿奉命前往户部稽查银库。夫人刘氏说:“稽查户部银库是个美差,但如不慎,投你所好的人会如苍蝇般群飞而至,祸将不测。现在你就把我们母子送回老家吧,我不忍心看到你遭弃市之罪。”果然,说话间就有人送来银子。陈鸿明白夫人一片苦心,断然退回银子,对夫人发誓“一定禁绝一切贿赂,秉公查库。 ”陈鸿稽查户部银库时,处处小心,识破一个个陷阱,禁绝一切欺诈舞弊行为,圆满完成使命。陈鸿夫正妻贤的行为,一时成为美谈。
  陈鸿之所以能断然拒绝前来行贿之人,正是因其夫人及时提醒的结果。俗话说:“妻贤夫祸少。 ”陈鸿身边正是有了这么一位时常提醒自己的贤妻,并且自己能够正确对待这种提醒,才形成了“秉公查库”的气魄,圆满完成了使命。
  然而,时下我们有些党员干部对待各种“提醒”却抱着错误观念。有的把“提醒”看作是对自己工作的否定、不信任,于是对工作失去热情,开始撒手不管,撂手不干;有的把“提醒”看作是挑自己毛病、找自己茬,于是对其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有的则把“提醒”看作是多此一举、多管闲事,对其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长此以往,不仅会耽误工作,诱发矛盾,严重的还可能会毁掉自身前程,葬送一家幸福。所以,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提醒”。
  对待别人的“提醒”要抱有正确的心态。要铭记“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道理,要将别人的“提醒”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友情和关爱;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弥补、支持和负责,摈弃那些抵触情绪,纠正那些不良想法。
  对待别人的“提醒”要有海纳百川的境界。别人的“提醒”,有的是真知灼见,有的可能是夸大其词,还有的可能是捕风捉影,面对不同的“提醒”,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冷静思考,一定不要轻视、忽视、漠视,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原则,虚心接受。
  岁末年初,是节日“腐败病”的易发期、频发段,面对组织、同事、朋友及家人的“提醒”,党员干部要听之于耳,记之于心,践之于行。
  □梁峰(作者系武城县纪委干部)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提醒”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论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