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为保护我省境内一处重要文物遗址,南水北调指挥部几易方案,修改施工路线,最终多花了将近1.5亿元——
调水工程为文物“让道”

陈庄西周遗址发现罕见的“直立跪伏”陪葬马匹,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造型精美。





  

调水大动脉下文物宝藏丰富

  当前,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据了解,作为一项重要的设计单元,东线山东段考古工作中最重要的田野发掘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而收获,可用满载而归来形容。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是我省的“T”字形调水大动脉,南北方向主要是改造利用京杭大运河,东西则横贯鲁中和胶东,工程涉及大量古代文化遗存。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省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守功介绍,自2002年以来,通过考古调查,在干渠及库区共发现文物点80多个,涵盖新石器时期到明清时期。
  山东在南水北调调水沿线共考古勘探220多万平方米,涉及地下文物点60多个,地上文物点5处,发掘30多个文物点,发掘面积9万多平方米,发现大量珍贵文物、遗迹等。很多发现在国内外考古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并填补了多项空白。
  比如,考古人员在济平干渠段发掘了大街遗址、卢故城墓地等;在梁济运河段发掘了城子崖遗址、梁庄遗址等。
  在南水北调第二批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中,寿光市双王城水库盐业遗址和高青县陈庄遗址,分别获得国家文物局2008年和2009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称号。

为遗址“让道”多花1.5亿

  笔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9年下半年考古勘探过程中,省考古研究所发现了高青县陈庄遗址,文物部门判定为西周早中期城址。对于这一重要遗址,到底原地保护还是发掘后转移为好,建设、文物单位共同进行了多次讨论,并惊动了很多考古专家赶到当地进行实地勘察,很多权威专家都建议进行原地保护。
  为保证南水北调工期,南水北调指挥部在是否原址保护尚无定论情况下,将明渠段输水工程中的高青陈庄遗址影响段划出作为一个独立的的设计单元,而其他几个设计单元,先行批复开工建设。
  此后,工程建设、文物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经过大量测量、工程设计等工作,提出了多套方案,其中对5个可行方案都进行了详细论证,经过对方案进行多次优化,最后确定了绕村明渠输水方案。
  据了解,原方案线路为11.305公里,现方案则为13.225公里,原方案设计投资为15074万元,现方案为30047万元,这多出的近2公里,多花了近1.5亿元。
  据介绍,实际上这并非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第一次为文物“让道”,山东段建设过程中曾多次调整设计方案,避让了20多处文物点。

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王守功说:“文物保护同样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他举例介绍,在黄三角地区发现了700多处盐业遗址,随着黄三角开发,大家越来越发现这里不仅仅是有一个经济概念上的片区,也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这对于黄三角的相关产业开发建设大有裨益。目前,我省申报的第七批国宝中,仅这一地区涉及盐业的就有四五处。很多地方政府也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比如,阳谷七级码头比较完整地展现了运河使用时期的码头遗址,当地政府以古遗址保护为中心,正在进行七级镇的规划建设。
  王守功表示,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田野发掘基本完成,目前进入资料整理研究阶段,但调水路线经过的多是黄泛区,很多文物埋藏较深,一些文物点很可能随着工程进一步推进甚至调水之后随时出现,还有一些文物点需要在工程建设中进行发掘和维修工作,因此这一考古工作可能还会有很多不可预计的因素和新的发现。
  □张海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调水工程为文物“让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文化·体娱】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