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赵华锋:我的别样青春
作者:王恩慧本报

赵华锋(左一)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式。



  又是一年征兵时。梦中的那片橄榄绿,令无数人心驰神往。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又一批年轻人即将踏上绿色军营,历练如火的青春。他们是祖国的骄傲,也是我们这个城市的骄傲。

“超重”的家书

  难忘1994年。没有想到,我的“成人礼”在这一年竟然会以参军入伍的方式作为标志。
  考入青岛海军舰艇学院,全家人都很高兴,尤其是我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父亲,颇为自豪。后来在家书中,听说父亲逢人便说起我参军入伍的消息。
  然而,和父亲的热情不同的是,很多人对于我入伍似乎有些想不明白。他们觉得我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学习成绩不错,家庭条件也还可以,为什么偏偏选择参军?报考军校的时候,甚至我的班主任还特意去了我家,询问有没有和父母商量。在很多人的不解中,我来到青岛。
  奔赴军营后,身边是五湖四海的战友,生活和学习也都是军事化的管理,一切显得那样陌生,但我仍然感到兴奋与激动。
  第一次离开家,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我知道自己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除了适应部队的各种制度以外,我也在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因为进入军营自己向往已久。
  由于没有更便捷的通讯方式,写信成了与家里联系的唯一途径,几乎每周都会收到家里的来信。父母年事已高,书信大都是大我7岁的姐姐代笔。他们怕我适应不了部队的管理,信中不断地嘱咐我要坚定信念,不能动摇。有意思的是,每次来信他们都具体到要我照顾好自己的每个细节,因此,每次收到的家信往往是厚厚一沓,有的时候甚至都超重。我知道他们对我还放心不下,就像是放飞的风筝,线一直牢牢的地牵引在他们手里。
  家信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在提醒我要不断地进步,争取在部队入党。我知道这是父亲的心愿,因此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次训练,也更加刻苦。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部队给家里发去了大红的喜报,听姐姐说收到喜报的那天,老父亲高兴地拿着我的喜报没睡着觉。
  信中,父亲要我寒假回去一定要穿上军装。过年还要穿军装?起初我还有些诧异,后来想想自己是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再说这也是父亲的期盼。于是,那年春节回家,我穿上雪白的军装跟父亲去拜年,很多亲戚朋友都夸我变得像个大人了,精神、帅气。这个时候,父亲笑得合不拢嘴。我倒觉得有些不自在,因为在部队平时不过如此,
  那年,最郁闷的要数姐姐了。她听说我回来,特意给我从头到脚买了新衣服。结果父亲要我穿军装,姐姐买的新衣服没有穿,姐姐有些无奈。尽管如此,她仍然很欣慰,一方面觉得我参军这条路没有走错,另外为我的成长而自豪。
  那次回去,让我觉得有了更沉甸甸的责任。父亲告诉我,参军不仅是家人的心愿,更要为部队和国家奉献。至今,家里还挂着父亲抗美援朝的照片。父亲说虽然现在没有战争年代的硝烟了,但和平时期同样要有过硬的本领,优秀的品格,博闻强记。
  这一年,我在部队里第一批入了党。作为党员,也更加理解军人的职责和肩负的使命。“战场上无亚军”,除了具备更精良的装备外,作为现代水兵更要具备更专业的军事技能和知识。因此,和战友们一样,我需要更严格的学习,才能够不愧于“军人”称号。

国庆50周年,幕后的受阅兵

  1998年,军校即将毕业,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被分配到哪里去而忐忑不安。和他们一样,我也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因此,思想开始出现波动。
  那时候,父亲在信中说:“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不管分配到哪里,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在哪里都可以奉献,哪怕去海南,只要组织需要,就要义不容辞。 ”
  就在我刚刚稳定下情绪等待毕业安排的时候,接到了上级的通知:从青岛海军舰艇学院选拔一批战士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我知道,如果能够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将会是怎样光荣的一年事情。水兵方队作为海军几十万水兵的代表,那一身洁白的水兵服配上蓝白相间的披肩和金锚飞扬的黑色飘带,点缀一张张英俊的笑脸,从开国大典开始就吸引着国人的眼球,令无数人艳羡。
  然而,队员的选拔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比如受阅队员必须具备1.75-1.83米的身高,相差0.5厘米都会被拒之门。另外,受阅队员要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甚至连体重都有严格的要求。
  在积极争取中,身高1.78米的我竟然被选中了!兴奋中,我为自己感到幸运。同时,除了光荣,我知道想真的入选水兵方队还要不断刻苦训练。
  我首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姐姐,因为不确定自己最后能不能入选水兵方队,所以我让她替我保密,先不要告诉父母。
  那些日子,为国庆阅兵训练成了最重要的任务。每天都要训练十几个小时,强度也比平时大得多,训练时有的队员腿脚抽筋、没了知觉。特别是正值炎炎夏日,训练场地面温度高达50多度,队员们身上的军衣湿了一遍又一遍,一天下来结了厚厚的盐霜。裸露在太阳下的皮肤被晒得黢黑,甚至被晒伤。走正步时,皮鞋踢坏了五六双,脚上磨起血泡,血、肉、袜子粘在一起,脱袜子就会脱掉一层皮。尽管如此,没有一个人觉得苦,忍着疼痛坚持训练。谁都知道,作为军人,能有机会参加阅兵,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而我也很清楚,虽然千里挑一,但严苛的标准,自己不确定能不能最终被选入水兵方队,但是一点也不能松懈。
  遗憾的是,这次阅兵,最后安排我担任了水兵方队分队长,第三排面教练员,也就就意味着阅兵时不能踢着正步走过天安门了。虽然在这次参加完国庆阅兵以后,荣立了三等功,但是,没有能够迈着豪迈的步伐走过天安门,仍然是我内心最大的遗憾。
  那次阅兵之后,我一直在想,还有没有机会参加一次真正的阅兵?这几乎成了我的一个梦想,只是不知道这个梦想能不能实现。

国庆60周年,带队走过天安门

  在战友们都在猜测自己会被分配到哪里的时候,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留校,我想可能和出色地完成了国庆阅兵有关。
  能够留在4年来熟悉的环境继续工作,我觉得是件幸福的事情。这几年我带过队员,也进过机关,根据需要进行了几次工作调动。父亲说,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都要尽职尽责,我记住了。
  2008年10月,当再一次接到阅兵任务的时候,我简直有些不敢相信。因为在调到机关工作以后,我曾认为国庆50周年时留下的遗憾或许会成为永远的遗憾。
  11月25日,国庆60周年阅兵水兵方队正式成立。随后,我和队员们开始正式操练。参加2009年阅兵的水兵方队基本上是2008年入伍的新兵,平均年龄只有18岁,是所有方队中最年轻的一支。这些新人几乎没有训练基础,难度可想而知。而作为“老将”,和他们在一起操练,除了有活力以外,我也感到压力很大。
  2009年5月7日,我们正式进驻阅兵村,国庆60周年阅兵的集结号吹响。经过层层选拔,我被选为水兵方队副队长兼带队指挥员,我着实也没有想到。因为选拔条件实在苛刻,除了身体、动作、心理素质的考验外,还包括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作为方队领导和带队指挥员,我觉得压力空前,因为顺利完成国庆60年检阅是铁律。
  和这些年轻的兄弟们在阅兵村的日日夜夜,除了吃饭、休息外,我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训练上。训练场上,队员们一天到晚都要穿海魂衫和密不透气的水兵皮鞋,套着白色双层的水兵服。训练中,或顶着烈火般的太阳,或身浇倾盆大雨,或在高达60多度的地温上练军姿,或在狂风肆虐中踢正步。进入阅兵村以来,年轻的水兵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变得愈加成熟。
  而作为“老将”,而且是第二次参加阅兵,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既要训练好队员,更要训练好自己。再次投入到训练中时,尽管身体有极大的不适应,尤其是本来就腰疼的顽疾,训练起来更是疼得厉害,甚至晚上睡不着觉,但想想这辈子不可能再有的机会,咬牙坚持下来。特别是面对体重这一关,两个星期里,每天晚上一口饭都没吃,整整瘦下了10斤。
  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大家想出了无数点子:军姿不正“照镜子”,身体不稳“顶帽子”,腰杆不直“靠板子”,腰杆不硬“别架子”,摆臂踢腿不定位“拉绳子”,踢腿速度慢“绑袋子”,练习脚踝功“踢石子”,纠正八字脚“踩沙子”,正步绕脚尖“压脚跟子”,互帮互助“结对子”。
  在全国人们期盼的目光中,10月1日终于到来了。这天,和每一个战友们一样,我的内心也异常兴奋,只是兴奋之余还饱含着一份责任。 10个多月的训练,就要在雨过天晴的这一天接受全世界目光的检阅了。
  早上7点30分,水兵方队的每一个队员都穿好崭新的白色海军套装和皮靴,精神抖擞地在天安门广场指定集合点,等待检阅。 10点检阅正式开始,随着《人民海军向前进》乐曲响起,水兵方阵踏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来。眼看到达天安门华表附近的阅兵起始线,我和另一位指挥员同声下达“向右看齐”的口令,战士们按照口令,我们的队伍无论从排面的整齐性还是步幅的一致性上都堪称无可挑剔,整齐的水兵顿时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得到观礼两侧嘉宾的阵阵掌声。
  尽管经过天安门前只有短短几十秒,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128个正步。再次出色地完成这次国庆阅兵任务,是我一生的荣耀。
  后来,姐姐告诉我,就在国庆阅兵的当天,家里挤满了亲戚朋友,他们顾不得做早饭,早早地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当自己所在的水兵方队出现的时候,全家一片欢腾,而年过七旬的父亲更是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父亲总说:“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而对于我自己来讲,能够参加两次国庆阅兵,除了带给全家人光荣以外,也使自己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军人,感谢有机会当兵入伍。有时候虽然辛苦,但是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不辱使命,是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人物简介:

  赵华锋,德城区人,1975年出生,中共党员。曾先后在德州新颖小学(原机床厂小学)、德州五中、德州二中就读。 1994年考入海军潜艇学院,1999年在国庆五十周年受阅水兵方队中担任分队长(排面教练员),2009年在国庆六十周年受阅水兵方队中担任副方队长兼带队指挥员,带领水兵方队走过天安门,接受胡主席检阅。荣立过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现副团职,海军中校军衔。
  □本报记者 王恩慧 本报通讯员 张卫忠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赵华锋:我的别样青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