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CPI调控需引进改革思维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李肇星透露,2011年CPI的预期调控目标设为4%左右,这反映了价格变动趋势,又表明了政府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决心。
  设定CPI预期调控警戒线,既是今年宏观调控确立以防通胀为首要任务后的目标细化,也是给民众的一剂安心丸。价格的形成不仅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结果,也是心理预期的结果。就近年来的情况看,预期对于价格指数的上扬作用越来越大。在总产能存在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为何仍然从去年中旬起在市场呈现普遍性的持续上涨态势?这不是因为供需对价格的决定权失效,也不仅是货币超量发行和热钱炒作的结果,还包括预期过度的因素。
  现在,货币政策工具全都用于收回流动性,对于热钱的监管力度也大大增强。因此,加强对于通胀预期的管理也是势所必然。CPI警戒线有助于民众对于全年价格走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避免投资和消费的判断失误。
  相对于2010年3%的调控目标,今年的4%调高了一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表明物价形势还处于较为严峻的阶段,另一方面也表明对于通胀的构成因素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
  在传统的通胀因素之外,本轮的物价上涨增加了一个新的推手,即成本的上升。这既表现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表现为内地人力成本的上涨。对于原材料价格,在缺乏定价权和足够的议价能力的情况下,属于不可控制的上涨;对于人力成本的上涨,则属于不能控制的上涨。如果过多地采取行政手段控制人力成本上涨,不仅等于人为迟滞劳动力价格必然到来的上升,而且将波及许多中低收入劳动力的生活水平,从而回到“菜贵伤市民,菜贱伤农民”的老路上去,从而陷入两难。
  最能对冲预期的还是预期。如果民众对于收入上涨的预期超过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加之调控工具的准确使用,那么物价总水平就可控制在合理水平。因此,在管理通胀的同时,还需要引进其他手段。当前最应做的是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改革,切实提高民众的抗通胀能力——这才是最有力的防通胀手段。
□徐立凡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CPI调控需引进改革思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