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玻璃反画兴盛于乾隆年间,后逐渐衰落。宁津农民宋振杰经过40多年的潜心研究,使其获得新生
玻璃上的艺术世界


  玻璃反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洋油画的结合,兴起于清朝前期,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因其费工费力,后来逐渐衰落。宁津农民宋振杰经过40多年的潜心研究,又赋予它新的生机。近日,它作为德州的代表作品之一,参加了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日前,笔者曾专程到宁津县刘营伍乡宋庄村采访宋振杰。走进宋振杰的书房,便被墙壁上画工细致、制作精良、惟妙惟肖的玻璃反画深深吸引。当时,宋振杰正在为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准备反画作品,见笔者来采访,一脸兴奋: “这些年,我一直钻研玻璃反画的技法,让小玻璃镜片展现大文化,化腐朽为神奇并展现中国水墨画独到的魅力,这次我要带几幅反画精品参展。”
  今年59岁的宋振杰,从小就喜欢绘画。上小学时,他有幸得到 《芥子园画谱》,很受启发。从此,他开始临摩画花鸟。读 “高小”时,他到同学家玩,看到玻璃反画后,便被这种工艺深深吸引了。回到家里,他反复地画、反复地揣摩,可是画出来就是不像。
  玻璃反画属工笔重彩,需要在玻璃背面勾线、构图、着色,通过10多种颜色相互搭配来表现立体效果。在玻璃背面作画,却要达到从正面欣赏的效果,需要反思维、反顺序、反方向;从落笔、到构图、再到题款,一气呵成达到渲染的效果,难度可想而知。老宋从不气馁,哪里不像就修改哪里,哪里不出神就在哪里下功夫。
  为了画出神韵,高中毕业后,宋振杰开始用自制画板写生。当时他在生产队上负责看机器,有空就画见到的东西。有一次,人们收地瓜,他就在一边画场景、画人物,有好事者前来观看,不由得喊出声来: “这不是咱村的宋老四吗?画得真像!”一时间,全村人都知道了这个初出茅庐的 “小画家”。
  书、画不分家,玻璃反画上除绘画艺术外,题字也很重要。为此,他虚心请教刘营伍第三中学以美术字见长的刘继仁、以隶书见长的徐俊山二位老师,通过用心感悟与揣摩,书法艺术有了很大提高。
  经过四、五年的精心钻研,宋振杰已基本掌握玻璃反画工艺。在1976年前后,他创作完成了传统的四扇屏。当时由于社会原因,像“玉堂富贵”、 “功名见喜”、 “锦上添花”、“延年益寿”这些词是被禁用的,发过电报的他便用电报密码替代上面的文字,以此寓意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这4件作品在当时引起轰动,县文化馆馆长张茂树大加赞赏,将自己心爱的纯狼毫叶筋毛笔拱手相赠,并嘱咐他要好好地画,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传统的玻璃反画多以民间喜庆、吉祥为主题。经过40年的悉心研究,宋振杰融合更多中国水墨画元素,用没骨画法,创作山水、花鸟鱼虫等画作,作品栩栩如生、富有神韵,得到省内外书画家的充分肯定。其反画作品 《丝瓜戏黄蜂》荣获山东省第十六届书画刻字艺术大展赛二等奖,不少作品被省内外众多书画爱好者收藏。
□宋立忠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玻璃上的艺术世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