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支农资金岂能成自家鱼肉
  农业管理部门本应是支农资金的守护者,但黑龙江某市农委却将一笔专项支农资金擅自截留了近1年时间。当权力意识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支农资金便被当作了可以任意处置的自家鱼肉。
  据了解,这笔总共15万元的资金本是用于支持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专款,要求在一年前到位,但当地农委却将其中的13万元擅自截留。在农民不断反映和多方过问下,黑龙江某市农委才于日前如数下拨。
  群众利益无小事,哪怕再小规模的支农资金,都应该向群众交待清楚来龙去脉,按期如数发放到农民手中。无正当理由而截留专项支农资金,直接后果是耽误了正事,损害了农民利益。如果类似情况一再出现,必然伤害到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伤害到农民对惠农强农政策的信任。
  黑龙江某市农委之所以胆大妄为,说到底还是部门权力意识作祟,是将部门利益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的惯性使然。据2009年6月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年度审计报告显示,一些地区甚至挪用支农资金建房、买车,仅截止到去年10月底,全国就整改违规使用支农资金26亿元。这一数字表明,如果不加强监管和问责,支农资金难以落实、农民利益受损的情况就难以避免。
  支农资金量大面广,“跑冒滴漏”历来是一个问题。监管惠农资金流向,公开透明是关键。惠农专款作为公共财政资金,在申请、使用、验收过程中,应首先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更重要的,在资金的监管中,除已有的农业、财政等部门外,还应创造条件,让广大农民、媒体以及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确保惠农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发挥实效、让农民得到实惠。
  当前正值春耕、夏粮生产的关键时节,打好今年农业生产这场硬仗,比以往更需要各地强化惠农资金监管,避免资金“跑冒滴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政策惠及农民,稳定农业生产大局。
□王春雨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支农资金岂能成自家鱼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