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来自临邑县的调查数据显示——
扩大消费,最大潜力在农村
  近日,我们走访了临邑县财政、农机、交通、供销、商业等部门和部分乡村,调查分析和统计数据显示:扩大消费,最大潜力在农村。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全省试点县,临邑县早在2008年11月就率先启动 “家电下乡”。目前,全县备案登记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达31家,遍及城区以及各乡镇、街道办。至去年8月,该县家电下乡销量突破万台后,到今年5月初,下乡家电产品销售量达3.22万台,销售额达6762万元,补贴资金超过918.6万元。 “拿全县10万余农户计算,一年半时间平均每3户就购买了一件家电下乡产品,足见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临邑县商务局局长吴清泉说。
  2009年,临邑县农机购置补贴的财政资金达897.7万元,带动农户投入4000万元。又据该县交警大队车管所统计,去年以来全县新增机动车6300辆,其中5720多辆是私家车,而私家车群体中,4280余辆是涉农领域的工商业户和靠种养加工、从事二三产业富裕起来的农民的。新增私家车的增多又催生出了洛北、海滨等数家驾校,各驾校还在乡镇设立了分校,且校校爆满。去年以来,全县新考取驾驶执照的已有5460余人。
  2009年,临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增长22%,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远远高于城市。可见,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激活农村消费、启动农村市场十分重要。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临盘街道办事处后杨村的李爱厚,2002年由原来不通公路的村里举家搬到了2公里外的姜坊村集市上,他做的是粮食购销生意。那里直通省道,人口流动量大。 “这几年赚了不少,但也花出去不少,买了小货车再换大货车,家用电脑上了宽带,春节又花6万元买了私家轿车。”就是在这个普通集市,现在像李爱厚这样的买卖人有70多个。去年10月,周边几个村庄以此为中心,合村建社区。 “我们十几家搭伙,准备在新规划的居住区盖楼并居,让城里人有的咱也有!”李爱厚自信地说。
  农民手中有钱,才能去消费;农村基础设施好了,才会去消费。合村建社区,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全县856个村庄合并为183个农村社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形成产业集中、功能配套、服务完善的小城镇建设格局,就能使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社区和城镇转移,这将成为新一轮拉动农村消费的又一个强力引擎。”临邑县县长刘长民说。
  恒源街道办事处大卢社区党支部书记杨世来认为,拉动农村消费,还得依靠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村通公路,路修好了,能跑车,买车的自然多;现在用电城乡同网同价,电压稳定,供电正常,大家也就陆续把空调、冰箱、洗衣机买回家了。”5年来,临邑县共建成通村公路1500多公里,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有力促进了消费流通。
  完善农村流通渠道

  过去,由于农村市场规模小、路况差,长期以来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只有降低物流成本,才能拓展农村市场,从而更好地为农村消费者服务。
  “搞活流通,才能扩大消费。”临邑县供销集团总经理郭华庆认为。当前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温饱阶段了,对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这些都必须通过完善农村流通渠道,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来实现。
  至2009年底,临邑县已投资500万元建设和改造1.36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2处、“农家店”734家,安置近900人就业。去年实现销售额1.2亿元,占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左右,这充分说明农村流通渠道的完善对于扩大农村消费的作用与意义。近年来,临邑县先后投资18亿元,编制完成了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建设了南部新城区、东部商贸区、临盘西城区、老城区改造等4处服务业项目载体,共引进建设服务业项目46个,其中过亿元的14个,已投入运营的18个。去年以来,临邑县相继开工建设了南鑫世纪城、义乌商品城等13个过3000万元的商贸项目,信业商厦、鑫都步行街等11个商贸项目已投入使用。城乡物流企业达到26家,东部商贸区建设顺利推进。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消费政策在农村的深入落实,今年,扩大农村消费的巨大潜力,也理应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有更大作为。     □陈金山 王世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扩大消费,最大潜力在农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