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7.5万亩低产田变聚宝盆
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人均收入年递增27%
作者:相子瑞王德政
  平原讯 2月24日,浓浓的年味尚未散去,在前曹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人们忙碌的身影已随处可见。“眼前大片的农田曾是贫瘠的中低产田,之所以这几年粮棉丰收,多亏了县里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区不但实现了沟、路、林、管、电五网相联,还通过推广种植新技术,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在给小麦浇水的西张村村民张德春感慨地说。
  近年来,平原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抢抓世界银行贷款的机遇,确定了 “以农业综合开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把开发农业、助农增收作为一项 “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该县通过对全县农业资源分析调查,根据地形地貌、河道流域分布情况,投资3628万元重点对三唐乡、前曹镇7.5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施工中按照 “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灌排结合”的建设标准,科学设计了开发区域的治理模式,使项目区达到农田园林化、灌溉节水化、运行管理科学化。到目前,项目区内已开挖沟渠244公里,建设桥、涵、闸603座,修建电灌站3座,新打机井779眼,架设农电线路71公里,铺设PVC低压节水管道551公里,建设农民用水者协会5个,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5万亩,植树40.3万株。一个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是农业开发的最终目的。”县农业开发办主任李长义认为。为提高农业开发综合效益,该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向科技要效益,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使农民由经验型向技术型转变,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去年农忙时节,县开发办先后邀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董庆裕、以色列海泽拉优质种子公司技术顾问陈建泉对项目区内1000多位农民进行了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收到良好效果。去年以来,项目区内先后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蔬菜生产等新技术30多项,建起绿色蔬菜基地2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该县还重点扶持大蔡牧业、福源淀粉、华农食品、生猪育肥基地4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并将农业开发项目区作为产业化经营项目基地,先后投入资金1520万元,发展基地10万亩,带动农民3万户,项目区内人均纯收入年递增27%。(相子瑞 王德政)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7.5万亩低产田变聚宝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