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播种平安
——乐陵市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新模式
作者:李玉胜本报


  图片说明:安全生产监察中心的同志经常深入企业排查安全隐患。

  “乐陵市加强安全生产基层执法监察队伍建设的做法很好,创建的安全生产督察中心中队新模式,适应了当前本市县乡经济发展现状,符合工作实际,各县市区要认真学习借鉴和推行乐陵的经验,进一步夯实全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日前,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在市政府安委会提交的报阅件上写下以上批示。
  近年来,乐陵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从狠抓安全生产政府和企业 “两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双基”建设,到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一环扣一环,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稳步下降,3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事故,连续3年被省政府安委全评为 “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上个月,又成为德州市唯一获得全省安全生产“双基”工作先进市称号的县市。
  30本安全隐患台账30份责任承诺书

  在该市安委会办公室里,整整齐齐摆放着30本安全隐患台账,详细记录着每个企业和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细到每个企业车间、班组、岗位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隐患台账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抓安全生产工作心中无底、无从抓起的问题。
  去年初,该市深入开展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抽调由安监、公安等12个部门组成的9个专项工作组,分别深入到工厂企业、经营摊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共排查出各类生产隐患21处 (家),并按照行业职能建立了重点隐患台账13本,按照行政区域建立一般隐患台账17本。30本台账,与其说是工作成果,不如说是沉甸甸的责任,让有关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安全生产这根弦松不得,安全生产这只手软不得,安全生产这个责虚不得。”3月22日,乐陵市市委书记杨光来在部署该市安全生产工作时郑重地说。随即,该市开展了安全生产责任承诺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把市政府与乡镇、部门签订责任状,变为乡镇和部门主动向市政府作出责任承诺。60多个市直部门、18个乡镇街道分别向市政府递交了责任承诺书,73家企业向所属乡镇部门进行了责任承诺,共递交责任承诺书73份。这样逐级承诺、层层承诺,责权更加明晰,增强了各部门、各责任人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2009年,该市共先后开展了6次大检查、专项整治、集中打非活动,取缔烟花爆竹非法储存经营窝点13处,取缔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化工经营企业5家,查扣报废机动车700辆,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个中心中队五个统一

  乐陵市安全生产监察中心中队工作人员史鲁岭原在市安监局办公室工作,自2009年9月,市里新增设的4个安全生产监察中心中队成立后,他来到第一中队,并经常出入企业生产车间。“现在每天要转4个乡镇、检查20多家企业,一天下来非常疲惫,但现在安全形势大好,心里压力小,相对来说比以前轻松。”这是史鲁岭现在最深的感受。
  2009年9月21日,按照18个乡镇 (街道)区位和企业数量多少及分布情况,4个直属市安监局管理的安全执法监察中心中队揭牌成立,全部实现 “人员编制、监察管理、办公经费、执法装备、办公场所”的“五统一”,安全监察中心中队编制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乐陵市安监局,由市安监局统一管理,每个中心中队编制5人,全部从市、乡两级35岁以下的财政供养人员中选招。目前,四个中心中队已排查登记并检查原漏检企业243家,查找隐患800多条,督促整改率达98%,真正实现了无缝隙监管监察。
  “ABCD”等级化管理

  “安全等级评定的实行,切实增强了大家抓安全的意识,使我们抓安全这根弦绷得更紧了!”日前,乐陵市宏达纺织有限公司经理刘兴利深有感触地说。为进一步调动基层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该市对基层安全生产实行“网格化”管理、 “等级化”管理,他们将全市划分开发区、高新园区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6个辖区,对各乡镇 (街道)、村 (居)按属地原则,实行 “网格化”管理,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危险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明确责任分工,实行“等级化”管理。
  同时,深化 “等级化”管理,在化工 (含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企业中开展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千分制评定,按照优劣划分为A、B、C、D四级,进行分类整治,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限期整改,D级挂牌督办。并把等级评定寓于日常安全监管中,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联动工作机制和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市政府确定对不同等级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激励约束措施,对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评先树优、银行信贷、商业保险等方面给予支持。□文/图 本报特约记者 李玉胜 本报通讯员 贾鹏 郝坤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播种平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新闻视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