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刘俊萍:执着探索育桃李
作者:王贺
  有着20年教龄的她,虽然学历不高,但创立的“反思教育理论”却多次引起教育专家的关注,她就是陵县实验小学教师刘俊萍。
  “当时我领读了一段课文,然后要求学生当堂朗读。有一个小女孩被我提问了好几次都读不好,最后急哭了。”刘俊萍回忆说。这件20年前的小事让她对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怀疑,从而有了研究新型教育模式的念头。
  从那时起,一向不墨守成规的刘俊萍多方搜集资料,悄悄开始了对新型教育模式的理论探索。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每天晚上备完课,她才开始研读各类资料、分析收集数据和实例,常常要到凌晨三四点钟才休息。为了积累资料,她需要查阅大量书籍,学校资金困难,她就自己出钱购买图书。20年来,她购买的各种专业书籍装满了3个书柜。每到寒暑假,她总会切断电话,把自己关在家里对一个学期的工作进行反思和整理。1996年,刘俊萍终于形成了自己的 “反思教育理论”。
  “这就是反思卡,学生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把自己经历的小事和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写下来,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学生展开引导,激发出他们内心巨大的力量。”她拿起一张小卡片说。从对自身的反问到反思,并最终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刘俊萍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着眼于学生未来长远发展的教学之路,她的“反思教育理论”也渐渐受到唐云增、李镇西等教育界专家的关注。
  刘俊萍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2003年,她的理论文章 《让反思键入师德》在全国论文评比中获得了特等奖。在全国各地,许多老师正在学习她的 “反思教育理论”,众多名校也纷纷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但直到今天,她依然坚守在陵县实验小学的三尺讲台上。人们常常问她,为什么不离开这个穷地方?她总是淡淡一笑说: “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充足,相比之下,家乡的孩子们更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今年9月,刘俊萍创作的 《班级文化管理》一书出版。抚摸着一本本新书,她有了更多的感悟,在教学研究这条路上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她说:“我要永远做一个挖井人,用自己的一镐之力,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掘出滋润他们一生的甘泉。”
  □本报记者王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刘俊萍:执着探索育桃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