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农业乡镇如何破解经济发展瓶颈,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请看——
张华镇的“农路”嬗变
  夏日的平原县张华镇,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忙碌的人们或躬身于厂房车间,或劳作于沃野肥田,一幅幅和谐画卷尽收眼底。张华镇的先天优势是农业,近年来,该镇立足镇情,借 “势”而为,实现了在 “亦工亦农”的道路上快速发展。 “发展经济关键是依托各种优势做 ‘活’经济。只有摒弃传统思维,变一条腿走路为多渠道谋路,才能实现强镇富民。”镇党委书记刘军认为。
  人缘优势变招商环境:小镇引来投资过亿元项目
  近日,总投资4.5亿元的史丹利复合肥项目一期工程接近尾声。一号车间及锅炉设备已安装完毕,库房、高塔等设施正紧锣密鼓地施工,预计9月份可竣工投产,届时可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
  史丹利公司是张华镇引以为荣的招商企业。企业落户平原,关键是张华人待商的诚恳。镇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强身壮骨的 “外力”,并拿出100%的人员、100%的精力、100%的财力服务招商引资。为规范服务行为,打造 “人缘优势”,该镇对全体机关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定期进行招商政策和社交礼仪、综合素质的培训,做到人人以诚亲商、以德待商、以信留商。为让企业 “落地生根”,该镇还不断完善投资环境,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引进来的每个重点项目都确定了1至2名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史丹利、华达汽贸等6家投资过千万的项目落户县开发区,成为该镇招商引资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全镇新建续建招商项目13个,新增投资30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新增固定资产投入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
  农业优势变经济强势:庄稼地里“种”出45家企业
  张华镇植树造林面积1.7万亩,种有速生杨170万株。该镇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 “木”字号企业40家,年消化木材30万立方米,林木加工年产值5亿元。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于春君介绍,该镇紧紧围绕粮食种植、植桑养蚕、林业生产等优势农业,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镇上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搞好全方位服务,让能人大户围绕农业资源上项目。梨园村村民董学河依托农民种植育种作物的传统优势,筹资兴建了运河种业有限公司,发展育种作物面积1.5万亩,涉及22个村庄2000余农户。企业年销售收入1200万元,实现利税60万元。该镇还借助丰富的粮食资源,投资180万元建起粮食交易市场,入驻粮食收购企业6家,年交易量达1.2万吨。宏图丝绸公司、长春食用菌加工、华龙胶合板厂等45家“农字号”企业成为财源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全镇新增民营企业41家,新增注册资金56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7万元。
  地理优势变富民资本:跳出传统农业发展品质农业
  炎炎夏日,在张华镇现代农业粮食项目玉米示范田里,农技人员按标准化生产规程指导农民精耕细作。此前,示范田里刚刚收获的小麦最高亩产量673.5公斤,创下了全县最高记录。
  张华镇通过培训农民,邀请专家授课等形式,鼓励农民跳出传统农业抓农业,并建立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16个,在农业生产中按照标准化、特色化、产业化的要求,搞好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今年镇党委、政府通过带领群众外出参观,出台优惠政策,培植起 “自然养猪法”模式的生态养殖专业村16个,品质生猪存栏5000多头。目前,该镇已形成小尹早春西瓜、高沟食用菌、胡庄 “三安”小麦、郑官辣椒等标准化生产专业村26个。
  □本报通讯员 相子瑞 李好云 周永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张华镇的“农路”嬗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今日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