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躯体化与躯体疾病
  在各类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中,都能经常遇到“躯体化”的病人。这是指一种“体验并表述躯体不适和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躯体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即使有某种躯体疾病也不能用以解释其主诉症状的严重程度、性质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和烦恼,然而患者却将它们归咎于躯体疾病,并为此寻求医学帮助。
  在综合性医院中躯体化的病人相当常见,他们反复诉说躯体不适,如:胸痛、胸闷、心慌、咳嗽、头疼、倦怠、无力、背痛、恶心、呕吐、腹痛、性欲减退等症状,为此反复就医。最初多就诊于内科、外科、神经科等科室。心理科医生所遇到的往往是具有多年的就诊病历、大量临床检查资料、用过各种药物甚至外科手术后效果不佳的病例。造成医院人力物力的过多消耗,病人不但经济上带来负担而且精神痛苦得不到解决。
  研究证明,综合医院门诊中诉说躯体不适而无相应躯体疾病证据可以诊断为精神疾病的病人约占30℅,最常见的躯体化原因是抑郁症、焦虑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变形障碍、躯体形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等类型)。抑郁症病人在就诊时,由于他们不说诸如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等心理症状,而是突出诉说厌食、疼痛、浑身无力等躯体症状,所以常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处理;焦虑障碍尤其是惊恐发作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病人常误诊为患了“心脏病”或“神经疾病”;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的心理障碍常转化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以躯体症状就诊更易误诊和漏诊。有些病人长时间地辗转于心血管科、呼吸科、内分泌科与神经科之间,重复地进行无休止的医学检查,同时进行着多种并非必要的甚至可能有害的药物治疗,结果“躯体化”仍然存在,甚至更加严重,持久而难愈。
  躯体化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它表明有些心理障碍的病人可以以躯体症状或不适就诊,如不注意整体地了解病人,及时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错误诊治和医药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能把一时没有找到原因的躯体症状均归入“躯体化”,视为心理障碍的表现,以至延误了深入检查和治疗的机会。王翠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躯体化与躯体疾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6 版:卫生与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