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悠远的粽香
  有些食品,也许只有在特定的节日吃,才具有特别的味道。比如粽子,虽然现在四时皆有,随时可食,但唯独在端午这一天吃到的粽子,方觉得充满了韵致。只因这里面积淀了厚厚的文化,人能从中感受到自历史深处飘来的那种人文的馨香。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一种习俗,可食粽的历史却极早,且不限于端午。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食粽。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叫“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黍”。其原料主要是黍米。而且,一开始人们食粽就不限于端午,而是端午和夏至并重,晋代周处的《风土记》就说:“俗,重端午与夏至同。”梁代的《荆楚岁时记》中也说夏至这一天吃粽子。即使后来粽子成了端午节的流行食品,有些地方也仍保留了夏至吃粽子的传统。如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诗:“忆在苏州日,常忆夏至筵,粽香筒作嫩,炙脆子鹅鲜。”可见,至少在唐朝时,苏州夏至吃粽子。
  晋代,粽子正式被定为端午食品。后世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端午节包粽子为了纪念屈原。梁代吴均《续齐谐记》说,楚人屈原因遭受谗言不被国王重用,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同情他,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这时,包粽子的原料也愈加丰富,除糯米外,还添加了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为“益智粽”。南北朝时期,米中掺杂了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粽子的味道更加香美,品种也增多。粽子还用作了交往的礼品。
  唐宋时期,粽子的选米更加精致。唐朝,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等。宋代,粽子品种更加繁多,《岁时杂记》说,端午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等。这时,还出现了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等做广告的现象,说明宋代吃粽子已成为一种风尚。更有大量的水果进入粽料中,如诗人苏东坡就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明清时代,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了用芦苇叶包的粽子。在北方,甚至有用高粱叶包粽子的现象。附加料中还出现了豆沙、猪肉、松子仁、胡桃等,可谓丰富多彩。
  时至今日,粽子已成为了一种日常食品,超市中,四季皆供;民间,也多有小贩吆喝于村头巷尾。但真正大规模地包粽子,还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此时,中国百姓几乎家家都要浸米、洗粽叶、包粽子。其意,已不单纯在吃,更在于传承一种民俗、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让那芳醇的粽香永远飘荡下去吧!
□路来森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悠远的粽香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书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