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日,一纸“限塑令”一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如今一年快过去,“限塑令”是否已经“令行禁止”?我市市民对待“限塑令”的态度如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超市商场限塑保持成效
周末,市区德百华联超市内人头攒动,每一个结账的出口处都排起了长龙,记者在排队最长的结账处驻足观察30分钟,结账的23名顾客中,自带购物袋的11位,其中9位老年人,2位中年人,购买购物袋的8位,全部是年轻人,另外4位因购买的东西少,既没有自带,也没有购买购物袋。
记者观察发现,去超市购物的多数老年人都带着自己的购物袋,一些上班族的中年人也有一些自带的,大部分年轻人都没有带购物袋的习惯,一般都会花二三毛钱买一个购物袋。
采访中,多家超市熟食、生鲜卖区的工作人员说,结账处的购物袋用量是比原来少了,但是,由于“限塑令”规定熟食可以使用塑料购物袋,超市熟食卖区的购物袋使用数量没减反增,很多顾客在超市买了物品后,顺手到熟食区扯几个手撕袋,出门后把所购物品放到里面提走。“哪能因为一个袋子得罪顾客呢”,这种情形,很少有工作人员去阻拦。
“现在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数量”,超市工作人员介绍,“限塑令”刚实施的时候,超市结账处的购物袋使用量一下子减少了六、七成之多,但是,之后变化就不大了,加上现在手撕袋的使用量增加,超市使用购物袋的总量仍然保持了 “限塑令”实施之前的一半左右。
农贸市场限塑任重道远
走访中记者发现,同“限塑令”刚开始实施时一样,农贸市场仍然是“限塑令”执行的一个“盲区”。
市经济开发区某农贸市场内,既有小吃店,还有销售蔬菜、肉食的固定摊位,来这里购物的顾客大多都是居住在附近的市民,他们下班回家一般都会顺路来这里买菜。
市民周林是这里的常客,当记者在一个蔬菜摊位前问他有没有带购物袋时,他和周围买菜的顾客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他们纷纷表示,去超市购物的时候一般会带购物袋,不然还得花钱买,来这里买菜,就不带购物袋了,再说,上班时候带着塑料袋感觉也很怪。这时,摊主也趁机插话:“我这里的方便袋随便用,不用你自己带袋子。”
记者看到,和这家卖菜的摊主一样,市区的几家便民市场也有一样的情况,每个摊位处都悬挂着被禁用的五颜六色的超薄塑料袋,来购物的顾客买菜时,都不约而同地扯一个袋子使用,“限塑令”已渐渐被市民和商家忽略。
公众环保意识仍需增强
“目前来看,‘限塑’也只是能起到减量化的效果”,采访中,市工商部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限塑的关键是要从源头抓起。“限塑令”实施之初,工商部门集中对超市、商贸市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限塑令”中禁用的“超薄塑料购物袋”仍没有被淘汰,合格塑料购物袋也没有具体明确的标准和快速简易的检测方法,“限塑”的约束力并不强。
同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超市用于装盛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也应在限制之内,因为,这些包装同样不可降解,其不利于回收已成为“白色污染”的源头之一。再者,虽然“限塑令”明确禁止再生产这样的超薄塑料袋,但既然很大一块市场允许使用,就很难从根本上阻止厂家生产。
另外,该工作人员认为,虽然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出现了“屡禁不止”的现象,但是,“限塑令”的出台还是反映了国家对待“白色污染”的态度,它起到的是唤醒公众环保意识、对公众形成约束的作用,目的是让大家养成一种拒绝塑料购物袋的环保习惯,从而杜绝“白色污染”。他表示,今后,工商部门将加大对“限塑令”执行的执法检查,增强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限塑”意识和环保意识,力助“限塑令”令行禁止。
□本报记者胥爱珍 本报通讯员杨玉娟 朱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