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和内涵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张甲太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开展这一活动,必须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正确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才能自觉做到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指导行动。现结合学习,谈谈对这一重大理论本质和内涵的几点认识。
  一、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鲜明主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就不懈探求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深入探索和实践。不管是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这一本质问题的深刻反思,或是对新形势下党如何保持执政地位的深刻思考,还是如何把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的深刻探寻,都集中体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本质要求,从而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把握自身命运的水平不断提高,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正是因为我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牢把握这一主题,并且以大无畏的精神将各种新理论新思想付诸实践,才初步完成了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实现了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为世界贡献了一个新型社会形态的发展模式,使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中华民族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和尊重。
  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两大理论渊源。这两大理论渊源,一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是毛泽东思想。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共产主义需要分阶段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牢牢把握领导地位、必须发展生产力、必须为全体人民谋利益,注重所有制结构及分配制度,建立人人平等友爱的社会关系,党内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注重法律的作用,等等。特别吸收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强调的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走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可以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不断改造,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和校正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应该利用市场、应该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等一系列宝贵思想。从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初步探索实践基础上展开的,许多理论直接运用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民问题、关于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工业化的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关于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关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关于统一战线问题、关于人民民主问题、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思想。这一切不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指明了探索的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基石。这三大理论基石,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其一,邓小平理论是在科学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条件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了世界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比较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揭示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点和本质要求,比较清晰地勾勒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布局、战略重点等等,为处在恶劣世界政治形势下的中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立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战略高度,在不断完善和丰富邓小平理论的同时,着重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使命性要求,比较明确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使命。其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阶段性特征,认真分析并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比较明确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路径和核心价值。
  四、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2月至1982年10月,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召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逐步完成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一系列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压抑已久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和发展,以安徽“小岗变法”为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大幕。这一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国内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刻反思,初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1982年10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正式向全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第二阶段:1982年10月至1992年10月,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四大。这一阶段,主要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以苏联模式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我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进行了重新认识。重点解决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问题,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重点解决了经济组织方式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使经济活动回归了经济本位;重点解决了对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问题,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顺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重点解决了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方针问题,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等,从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三阶段:1992年10月至2002年10月,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分析世纪之交的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如提出了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相结合的基本分配制度;提出了让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等等。特别是在党的建设上,对党的性质、党的执政能力、党的阶级基础、党的群众基础等问题,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思想,使党在新的发展环境中找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经受了来自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风险和考验,确保了中国这艘巨轮在急流险滩中始终快速前行,为整个中国赢得了非常宝贵的十年发展机遇。第四阶段:从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到现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改革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进一步思考,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和平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突出强调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更加注重人本、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和谐,更多地让群众享受发展成果,不但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有了新的改观,而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五、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理论特征。一是科学性。这一理论体系从内容上看,既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又体现了维护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观;从方式上看,既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又注重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的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效果上看,既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日益完善,又促进了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使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与阶段性的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了有机结合,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无限活力和巨大潜力,为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二是系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队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贯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比较系统地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突破了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三个“理论盲区”,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严密、系统的理性认识。三是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创立和形成过程中,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各个阶段的特定形势,认真总结了国内外各类发展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尊重了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始终恪守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确保了这一理论始终融入生动的社会实践,并彰显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强大力量,真正做到了既“精”又“管用”。四是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自产生之日起,始终根据不同的发展形势、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概括,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出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现了我们党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上的伟大觉醒和自我超越。五是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每一步发展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每一步发展都注重吸收了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每一步发展都经历了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思潮的斗争。正是这种开放性,才使这一理论体系经受住30年来的各种风险和考验,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和内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