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元(资料图)
据悉,赤峰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国元6年间狂敛钱财3200余万,案件涉及人数之多、性质之恶劣,实属罕见。这一重大案件说明,在政府转变职能过程中,体制、机制等许多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据调查,赤峰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国元在赤峰市工作的6年间,狂敛钱财3200余万元,案件涉及人数之多、性质之恶劣,实属罕见。他的堕落轨迹留下很多教训和警示。
欲望膨胀精神扭曲
出生于辽宁海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徐国元,1974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党,历任呼伦贝尔盟统计局局长、根河市市长、呼伦贝尔盟委组织部长、赤峰市委副书记、赤峰市市长等职务。从下乡知青成长为地厅级领导干部,徐国元有过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有所作为的昨天。然而,随着职务的升高,徐国元经历了一个从精神空虚到政治颓废、从意志消沉到信念垮塌、从私欲膨胀到背弃党的事业的嬗变过程。
徐国元蜕化变质过程中,心存侥幸和迷信心理。他堕落后,试图依靠神灵 “保佑”获得心理上的 “安慰”。他家中常年供奉“神龛”,烧香拜佛,每次收到钱款,都要在“神龛”下面放一段时间,以求保佑。他家隐匿赃物的箱包也极有“讲究”,四角各摆放一捆钞票,中间放置“金佛”或“菩萨”,以求“四平八稳”。
精神如此扭曲,源于他政治动摇。他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权力独断,滥用职权,行为诡秘。他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穿名牌、戴名表、坐好车、住豪宅。
制度和程序成为摆设
近年来,像很多城市一样,赤峰市在招商引资、土地出让、矿产开发、工程建设招投标等方面有不少制度和规章。但徐国元钻制度空子,插手土地出让、矿产开发和工程建设,表面上看经过了相关程序,甚至“手续完备”,实际上完全是按徐个人意志操作,制度和程序反倒成了他违法乱纪的挡箭牌。
比如,对重大问题“先拍板后走程序”,是徐国元逾越、规避制度的一贯伎俩,许多重大问题决策不见纸、不留声、不发文。徐国元在研究重大问题时召开的 “市长办公会”许多都是在饭桌上,有个几亿元的大工程,也是他同市里几位领导在接待某开发商的饭桌上拍板定下的。一切制度、规章,在徐国元眼里成为摆设,丝毫起不到规范、约束作用。
徐国元任职期间思想上蜕化变质,政治上独断专行,经济上疯狂敛财,生活上追求奢华,情节十分恶劣。但是,无论是党内监督机制,还是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都未能及时发挥有效的作用。案件还涉及赤峰市多个重要经济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权力运行程序不规范、不公开,权力配置不科学,为权钱交易、索贿受贿提供了条件。
从徐国元腐败案件中能看到,在政府转变职能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没有到位,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税费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等,往往是徐国元一锤定音;一些项目建设,徐国元采取所谓现场办公形式,就可以越过必要的程序,而这样的“市长办公会”甚至没有会议纪要和任何记录,实际上是徐国元的个人决断。
交友不慎“内助”不廉
未能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和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也是徐国元违法违纪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一些党政干部即使正常人事变动,事后也要给有关领导送上“感谢费”,把组织的信任变成了个别领导的“恩惠”;一些企业即使正常的招商引资、投资立项和经营活动,老板也要千方百计地同有关领导“搞好关系”,把依靠政府支持变成了拉领导当“保护伞”。徐国元作为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对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顺其自然,甚至恣意迎合。
徐国元落马后反思:“觉得过年送礼品礼金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和社会交往。时间久了,对这类交往失掉了警觉,失掉了原则,变得很麻木,对一些有明显个人目的的人失去了判别,收受的财物数额比较大,很多超过了人情交往的范围……同一些情趣相投、爱好相近的企业老板交往过密,错把老板当作朋友,接受了他们的大额财物……没有看到他们与我交往的真正目的……”
“内助”不廉也助长了徐国元的贪欲。当地人称,徐国元在仕途上发迹,其妻李敏杰在私下里发财。凡有人到徐国元家送钱送物,不管徐国元在不在家,她都照收不误。甚至许多人她根本不认识,所送钱物也都欣然收下,以至她在交代材料中用“大高个”等形容送钱的人。徐国元则每收到一笔钱都如数交到李敏杰手里,李便以她或儿子的名字开户存储,或拿出去投资。
从徐国元家中查出的存折、存单等,据称全部由李敏杰管理和操作。在听到徐国元被调查的“风声”后,她曾转移财物。
□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