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陵县蹦鼓舞


  蹦鼓舞又名跳鼓子,流行于陵县,起源于元朝。鼓的形状为腰间粗、两端略细、木框,两头蒙皮革,革制鼓柄,近似于腰鼓,但小于腰鼓。鼓槌为鞭形,以革制鞭,鞭鞘头结一疙瘩。舞时,左手持鼓,右手握槌,边打边舞。蹦鼓舞在元朝时只为少数统治者服务。表演者是少男少女,有的舞伞,有的舞扇,有的击鼓。有大鼓、小鼓、锣、钹、镲等打击乐器伴奏。队形以伞为前导,以鼓舞为主体,鼓扇来往穿插,蹦跳扭打,交换易位,载歌载舞。
  元朝以后,蹦鼓舞逐渐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同欢共乐的文娱活动。突出了以跳为主,舞姿朴实飘逸,动作幅度较大而节奏感强的特点。其动作特点“飞脚腾空似虎跃,踹雁探海空中飘,平地跃起要干拔,落式煞架稳又牢”。新中国成立后,蹦鼓舞增添了工农兵形象的角色,变为大型广场舞蹈,多则达500人。着装五颜六色,人物生旦净末,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自娱性表演艺术。
  蹦鼓舞已被列为德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相国 国华 砚才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陵县蹦鼓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旅游】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